資料照片:模擬的秦始皇的墓室
秦王朝以及秦始皇的歷史,并沒有全都記錄在浩瀚的史書里,尤其是有關營造了近四十年的秦始皇帝陵,由于記載語焉不詳,更顯撲朔迷離。有許許多多的事實深藏在神秘的秦陵地宮里,等待人們去探尋。
地宮珍寶知多少?“弩弓”還能自動發射嗎?秦始皇遺體還完好嗎……諸多謎團何日才能破解?近日,我國秦漢史專家郭志坤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隆重舉行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對秦陵地宮內這些牽動億萬人神經的千古疑案進行了大膽的猜想。
猜想1 秦陵封土有多高
“秦陵由地面高聳的封土堆和地下的地宮兩部分組成。根據史書記載的‘陵高五十丈’或‘五十余丈’推算,秦陵封土堆高115米,周長2076米。”著有《中國宣傳史》(先秦卷)、《秦始皇大傳》等作品的秦漢史專家郭志坤說,兩千多年后的今天,經過實測,現存封土堆已大大縮小,周長只有1390米,底部面積12.075萬平方米。
在中外考古界,關于秦始皇陵封土的現存高度說法不一。郭志坤說,對于封土的銳減,人們一般將其“歸咎于”幾千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切削。而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秦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最近則提出一個新觀點:“五十余丈”只是封土工程的設計高度,該工程最后成了沒有完成的“半拉子工程”,實際高度只有51.4米。他認為,封土工程是在秦始皇死后開始的,后來約有一半人被抽調到阿房宮建設工地。陳勝、吳廣的部下周文后來打到了距陵園只有幾華里的戲水(今西安臨潼新豐鎮附近)。驚慌失措的秦二世來不及抽調軍隊迎戰,趕緊讓章邯將封土工程的參建者武裝起來匆匆迎戰,封土工程導致停工。
猜想2 地宮設有幾道門
有的說,地宮兩道門,一道為石門,一道為銅門;有的說,秦始皇崇尚六數,應為六道門……那么,秦陵地宮當年建造了幾道墓門呢?
郭志坤在研究相關史料后認為:秦陵地宮門道數量問題,其實《史記》中早有答案。《史記》清楚地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棺槨及隨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門以內。工匠正在中門以內忙活,突然間“閉中羨門,下外羨門。”工匠“無復出者”,也成了陪葬品。這里涉及既有中羨門,又有外羨門,其中內羨門不言自明。地宮三道門似乎無可辯駁。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中羨門用了個“閉”字,外羨門則用了個“下”字,說明中羨門是可以開合的活動門,外羨門則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羨門可能是橫向鑲嵌在兩壁的夾槽中,是一道無法開啟的大石門。內羨門可能與中羨門相似。三道羨門很可能在一條直線上。
猜想3 地宮珍寶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一語出自司馬遷筆下。早于司馬遷的大學者劉向也曾發出過這樣的深切感嘆:“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么,這座神奇的地宮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寶呢?
郭志坤說,《史記》明文記載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還有什么稀世之寶誰也不清楚。不過上世紀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發掘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地宮外側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隨葬品,那么,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秦始皇喜歡音樂,在地宮里一定藏有百戲之樂。”郭志坤說,在秦陵東南方向的內外城之間,發現了一個東西40米,南北15米,面積為600平方米的陪葬坑,陪葬物絕大多數是百戲俑。另外,近年來出土的編鐘等樂器舉世震驚,可以推測秦陵地宮中就有此類樂器。郭志坤認為,除了大量金銀財寶之外,地宮中還藏有大量的竹簡等典籍。
猜想4 “弩弓”還能自動發射嗎
經過科學檢測,秦俑的青銅兵器的表面上有一層含鉻化合物的氧化層,起著良好的防銹作用。據說,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才出現這項防銹技術的專利。秦俑坑中青銅兵器的發現及技術的先進,進一步佐證了秦陵地宮里設置的“弩弓”歷經千年依然會發射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