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與美的關系更難說清。你也許無法為“美”定價(比下定義還難),但任何珠寶都各有一套既定的標準來鑒定優劣。就鉆石來說,是用所謂的4Cs(carat——克拉、color——色度、clarity——清晰度、cut——切磨出來的形狀)來決定其好壞,并決定其價格。但就美來說,誰也不能一口咬定鉆石絕對比紅寶石、珍珠等要“美”。
只有一點,鉆石絕對壓倒其他一切已知的自然物質——它的硬度。所謂的“鉆石不朽”,其意義,至少是科學性的,在此。然而,唉,諷刺中的諷刺,鉆石的問題也正出在這里。除非你將它磨碎,用于工業,或真的用天然鉆石來切玻璃,否則它本身沒有多少實際用處,連鐘表都不太用它了。金剛鉆不像黃金或白銀,既不能加以鍛鑄,也不能取代他物。它只有被取代,例如人工鉆石。人們唯一想出來的用途,也正是它多年來,而且至今仍然扮演的角色——在貴婦手指上閃閃發亮,向其他太太小姐少奶奶們示威。
這樣看,鉆石的確比珍珠要珍貴。人老珠可以黃,而鉆石則明亮不朽如舊。然而問題和麻煩,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也正好出在這里。
依照市場經濟的供需規律,每挖出一粒新的不朽的鉆石,就會使(已存在多年的)無數仍然未朽的鉆石的真正價格降低一點。于是,鉆石的價值,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變成……好,也許不能說一毛不值,但應該可以說變得像沒有成為藝術品之前的大理石一樣,不大便宜,但也不太貴。
今天,世界一般大眾手中擁有5億克拉以上的鉆石。任何小規模的拋售都必定會打亂市場。你只要想到如果沙特阿拉伯全額生產、全額向外拋售石油對世界油價的影響,你就大概可以體會到同樣的情況在鉆石市場上的破壞力了。最有可能打破“戴比爾斯”美夢的是鉆石存積已到溢滿程度的以色列,另一個可能是鉆石工業日益興起的澳大利亞。最終的可能來自我們?傆幸惶欤话闳藭卣J識到,鉆石本身不見得有什么內在價值,它的任何價值都是人賦予的。而凡是人賦予的,人也可以取回——如果人要這么做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