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民間絕活后繼乏人
多年創作的作品中,陳海龍最為珍藏的是一把利用象牙劈絲技藝制作而成的團扇。這把扇子的扇面是用寬0.8毫米,薄不足5絲的牙絲編制而成的,扇面重手柄托向上嵌有本色象牙浮雕牡丹、蝴蝶圖案,工藝令人叫絕。其最新作品“象牙微雕鳥籠”直徑僅3毫米的鏤空雕刻,已被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在國內也屬一絕。
陳海龍自創的劈絲技術,所劈牙絲不經磨制處理也能達到光潤細膩的質地,且處理后的牙絲柔韌適度大大超越前人,通過化學處理后,其熱脹冷縮和干濕的顯著變化均有所改進,打破了象牙制品因地區差異不能長期外露的缺陷。
“目前全國范圍內,成熟掌握象牙劈絲技術并進而創新的僅陳海龍一人。”上海市閘北區文化館負責人說。由于材料來源和工藝難度的關系,象牙劈絲不僅需要長時間制作,還需對包括磨制、藥水配置等化學處理的熟練掌握。
“這些工藝一旦‘斷檔’,將面臨失傳境地,這對文化的傳承來說都是一種很大的損失。”該負責人說。
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包括象牙劈絲、石擔石鎖、地書等在內的4項技藝,已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海市級名錄,從而有望保存這些珍貴的傳統技藝。
“申報成功后,我們將對這些工藝進行文字和實物照片的詳細整理記錄,讓更多人能欣賞到這些珍貴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