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
金戒指被熔丟0.7克
1月26日上午,市民劉先生趕到了李滄工商分局永安路工商所投訴,他告訴執法人員,前些日子,自己帶著一枚重2.2克的24K金戒指到了一商場門口的一家首飾加工攤位,希望重新加工一下換個樣式,當時商量的價格為加工費5元。為了保持戒指的光澤,劉先生特意找來了一枚銅片,希望能夠熔在一起,而當時攤販也欣然同意,并保證說沒問題。可是,在加工過程中,劉先生眼睜睜地看著金戒指一點點熔化,不一會兒竟然變成了一丁點的金屬豆,而攤販燃燒用的鐵板和水碗里,留下了一層薄薄的粉末。
此時,加工首飾的攤販才告訴劉先生,熔入戒指的原料有問題,要再想打造戒指十分麻煩,因為現在金子的重量只有1.5克了。劉先生心生疑問,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里,戒指在自己眼皮底下這么就被“變”沒了0.7克呢?
處罰
無證攤位被責令停業
接到投訴,記者跟隨工商執法人員趕到了這家首飾加工攤位,攤位上的一名20多歲的男青年表示,戒指成了這樣確實不關自己的事,主要是因為金子在熔化過程中,摻了其他雜質造成的,而由于提供金屬片的是劉先生,因此劉先生應該對此負有主要責任。
由于該男青年提供不出營業執照和特殊行業資格證,工商執法人員遂立即責令其停業,等待進一步調查處理。
調查
“偷金”已成公開秘密
隨后,記者在李村、臺東進行了調查,在暗訪調查的6家首飾加工攤中,沒有一家能夠提供出特殊行業資格證,而他們所有的只有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
對此,一位在李村從事首飾加工的李先生告訴記者,如今市民來打造首飾時,很少去留意攤位是否具有資質,因此許多商販“混水摸魚”。
李先生還告訴了記者一個首飾加工行業中公開的“秘密”,那就是在加工時,通過提煉金銀粉牟取暴利。李先生告訴記者,金子是不可能在高溫熔化時,無緣無故蒸發掉分量的,而出現這種“短斤少兩”的現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加工者從中做了手腳,利用一些材料,使金子產生化學反應,從而使其變成粉末,不知不覺間偷取金子。而劉先生遭遇的戒指加工后少分量一事,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些碗里的黑色粉末,只要再經過提煉,就能重新變成金子。
對此,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春節將至,工商部門近來接到的關于首飾加工的投訴也呈增長趨勢,對于黑心攤販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事,工商部門將予以嚴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