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LVMH集團老板Bernard Arnault
如今,時裝屋賣力的演出,視覺輝煌的舞臺,明星名人云集的派對……參加時裝展,“看人與被看”比“看時裝”更重要。《華爾街時報》說,07秋冬米蘭Max Mara的觀眾席上,媒體占了825個位子,業界買手僅85個位子。依此類推,媒體竟然占了高達90%的位置!
其實,現在80%的下一季訂單,在時裝展以前,已經簽妥,剩下的20%則移步在Showroom決定。時裝展的真正功能,也已經不是“新裝發布”,而逐漸變成一個社交場合和一種公關手段,有些甚至利用輝煌的時裝展邀請函,作為交換訂單的工具。比如,近年大手筆策劃舞臺的Kenzo,成為巴黎頗受注目的時裝展之一。媒體捧場,是預料之中的,連有些零售業買手,也抵擋不了誘惑,為了在下一季能欣賞Kenzo時裝展,而多少下些訂單,雖然明知Kenzo的作品,很難叫顧客討腰包。Kenzo設計師Antonio Marras的理念是:“十分鐘的表演往往決定六個月辛苦工作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是現在許多設計師”無奈的心聲”。
越來越多的媒體評論,看似規模浩大。其實,為了未來繼續獲得品牌的邀請,多數媒體也費力地好話說盡,但面對讀者,媒體們眾志成城地一味鼓吹,已經不夠瞧,非得言而之物地帶些尖銳,才能突圍而出。買手們,則拼命維護自己已經下了訂單的品牌。兩者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