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設計的細節之美,我們忽略品牌,單看這設計的考究:藍鋼指針,寶石鑲嵌凸起上弦表冠,羅馬數字和火車軌刻度環,構成表耳的表殼外緣末端。關鍵是這是1919年的手表。
在此,創新、毫不吝惜地使用貴重材質和堅持手工制作幾乎是鐘表業內競爭公開的秘密。勞力士品牌在瑞士的遭遇就是一個例子。去年,盡管它得到了業內“6分”的評價,但當地尖刻的手表評論刊物仍說它缺少創新意識,抱殘守缺。然而,現實卻遠不是文人筆下的風花雪月,作為一家年產幾十萬只手表的著名品牌,在手表設計的花樣翻新上肯定無法做到日日常新。并且,在設計上大動手腳,那些只認經典面孔的老主顧未必買帳。在手表設計上,是沿用還是創新,必須恰到好處,畫在草圖上的表和制成品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必須千思萬慮始動真。
通常,當一個商品完成了它的“初級階段”也就是所謂的基本用途后,制造者將會把注意力轉向它的高級階段,也就是裝飾效果;從而提高它的附加值和營造與受用者之間的情感維系,手表就是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商品。比如說一把椅子,除了能讓人坐上去感到舒適以外,想把它賣得更貴,就只有在它的造型與材料上下功夫了。同樣,有錢人士買燈顯然不是為了照亮,而會更多地在意它的造型。
把表做在裝飾品上Or把裝飾品做在表上
手表在造型設計上的明爭暗斗早在100多年前就已開始,此前座鐘當然是制表匠們一爭高下的首選之地。懷表雖然普及率較高,不過對于手表設計師來講,懷表不是他們施展才華,用盡心機的對象。因為懷表是給自己看的,而手表則不然,它不僅給自己看,還能像首飾那樣給別人看;所以手表的造型設計,非同小可。在法語里,手表最初被叫做MONTRE-BRACELET,顧名思義就是首飾表或者是“帶有計時功能的腕飾”,反正兩者兼而有之。當時的人思想僵化保守很少有人敢做“出格”的事,純粹的手表是否能讓人接受,100年前還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沒有人去認真探討世界上的第一只手表到底是在誰的手腕上誕生的,肯定是因為某種需要,將懷表配了個帶子戴在了手腕上,圖個方便而已。無心插柳柳成蔭,手表從此誕生,至于今后如何將它做得既實用又好看,歐洲的表匠們絕不是等閑之輩。我們現在使用的絕大多數東西在19世紀下半葉已具雛形,盡管遠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但富有想象力的手表設計師,已不甘寂寞。他們利用人類天生“喜新厭舊”的本性,有錢人追新求異的特點,將前所未有的靈感與創意盡情發揮在手表的設計上。“不可能”和“想不到”這兩個詞在他們看來只是個“文學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