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古代絲織品中最具藝術氣質的“織中圣品”,正在以驚人的升值速度,讓現代人重新認識到“一寸緙絲一寸金”的所言不虛。
今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一幅乾隆年間的御制緙絲《三星圖頌》畫軸廣受關注。這幅畫軸縱412厘米,橫135厘米,是清宮眾多技師耗時至少3年集體制作的宮藏精品,精致的緙絲技術令人嘆為觀止,不過,這并非它引人矚目的原因。吸引人們的興趣的,是這件藝術品驚人的升值速度,兩年前,它也曾現身香港佳士得春拍,當時起拍前的最高估價僅為400萬元,最終以1852.8萬元的高價成交,足足是最高估價的4倍還多。而今次的預估價就已經達到了2500萬元。
這并非是緙絲藝術品首次驚艷亮相。上世紀90年代后期才開始在拍賣場上露面的緙絲,近年來在拍賣場上屢創佳績,成為收藏市場上一顆耀眼的新星。1995年北京翰海春季拍賣會上,曾推出過一件巨幅緙絲作品——《群仙祝壽圖》,這幅作品當時并未引起人們的關注,最終僅以9.35萬元成交;2001年中貿圣佳一件姜晟書《乾隆御制八徵耄念之寶記》緙絲,以342.2萬元價格拍出;2002年中貿圣佳又從日本覓到乾隆《御制御筆十全記緙絲》手卷,當時在拍壇引起一定轟動,該手卷是乾隆皇帝把他親手領導的戰爭和勝利歸納為“十全武功”,可惜最終僅以以352萬元成交。同年6月,北京翰海又推出備受藏家關注的北宋緙絲米芾題詩《長春圖》,引來不少買家的競投,拍前不少行家估計此件緙絲作品應在千萬元的價位上,最后以720萬元拍出,盡管創下當時緙絲拍賣的世界記錄,但沒有突破千萬元的大關。
直到2004年春季,中國嘉德隆重推出了一件清乾隆御制的《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全卷》,估價采用咨詢的方式,當時不少行家估計會突破千萬元大關,最后該作上拍時,各路買家你爭我奪,志在必得,出人意料地以3575萬元的天價拍出,創下了緙絲作品新的世界記錄,并躋身于十大中國藝術品價格排行榜。但這個記錄并沒有保持太久,今年1月在北京文久2008年迎春拍賣會上,一件《乾隆御用緙絲梵文陀羅尼經被》最終以6550萬元成交,加上傭金超7千萬元,創下緙絲藝術品的最高價。這件緙絲經被長2米,寬1.38米,呈古銅色,是乾隆時期的西藏活佛進奉給乾隆皇帝的,乾隆皇帝死后,身上覆蓋的就是這件陀羅尼經被。后來軍閥孫傳芳盜挖乾隆帝陵,這件經被被當作毫無價值的東西,被棄置野外,由此才流落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