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有一幅美國畫家卡爾為慈禧太后畫的油畫,畫中慈禧太后腕間戴一副翡翠手鐲,左手無名指和小指各戴翡翠指甲套, 儀態萬方,至尊高貴。
慈禧太后是個地道的翡翠“發燒友”。曾有個外國佬向她獻上一顆大鉆石,她慢條斯理地瞟了一眼,揮揮手道:“邊兒去。”她不稀罕噴著火彩的鉆石,反而看上另一個人向她進獻的小件翡翠,“好東西,有賞!”給了他價值不菲的賞賜。
從此,各底向朝廷朝貢的人,就都選擇上等翡翠作為貢品,就想博得她的歡心。因為她的喜好,翡翠在當時大走紅運,宮廷女眷佩戴首飾有“冬戴金夏戴翠”之說,將翡翠作為主要的裝飾用品。在朝廷中甚至把它視為皇族權力的象征,只有朝野重臣及達官顯貴才可配用翡翠, 因而它又被譽為“帝王玉”。小小的翡翠也常成官吏們打通關節、相互賄賂的絕妙佳品。一些顯貴往往不惜重金尋求上好的翡翠首飾。即便是一個小小的翎管(官帽上的裝飾),清官潔吏可以花三兩二兩銀子買條次翠翎管,爵高祿厚的可以花七千八千兩買條高翠翎管。據史書記載,慈禧寵臣榮祿的翡翠翎管價值一萬三千兩黃金。
相傳清光緒二十七年的一天,西方各駐華公使恭候慈禧太后接見時,被告知老佛爺正在“玉尺洗面”,要客人稍候。慈禧年近七旬,顏面依然光滑溫潤。洋人早就揣測中國皇太后怕是用奇丹妙藥養容,才使青春常駐的。忽然聽到慈禧竟然用玉尺洗面,這是否與養顏有關,洋人對此大惑不解。有人想弄個明白,于是向太監李蓮英討教。無奈之下,李公公拿出一把“玉尺”給洋人見識見識,說這就是老佛爺每天的揩面之物。
其實,這是一件供人把玩的玉器——翡翠如意。呈條狀,長約尺許,玉質極佳。兩端如意頭,形似靈芝,金絲水綠種;冰種苘底手柄,手可握。因其長約一尺,稱“玉尺”,古稱搔玉杖、癢癢撓或不求人。慈禧一生酷愛翡翠,她對前人所言真玉可養顏保健深信不疑,因此,終日翠不離身。每日總要侍從用玉尺為她搓揉按摩面部及頸部肌膚,以達到潤膚生肌、活血通絡、明目清腦之功效。李蓮英的解釋讓洋人茅塞頓開,洋人驚呼:“太不可思議了!”“簡直是魔玉、東方魔玉!”從此就有西方人稱翡翠為“東方魔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