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佩戴首飾,中國古已有之。當今的社會時尚中,亦不乏喜佩玉飾之雅士———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也。
佩戴首飾不是女子的特權。電視上,常見西方一些男性歌星、球星,晃蕩著碩大的耳環招搖過市。至于普通男士,佩項鏈戒指者也滿目皆是。有一則幽默,說某男士戴著新買的鉆戒去上班,可兩三個小時過去了,辦公室的同事竟沒人注意到他手指上的玩意兒。他只好大聲說道:“天氣真熱,讓我把鉆戒脫掉涼快涼快。”
男性佩戴首飾,我國古已有之,而且表現形式極富漢文化色彩。《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因為“君子于玉比德焉”,即君子以玉象征高潔的德行。所以國人歷來以佩玉為美。帝王將相的冠冕上嵌著玉珠,達官貴人的腰帶上鑲著玉片,文人騷客的衣服上系著玉,就連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時,也不忘給他偏愛的主人公脖子上掛塊“通靈寶玉”。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古代男子留長發,需束于頭頂用簪子別住。想那老杜使用的簪子,一定是玉制的吧。如果他頭上頂著黃燦燦的金簪,嘴里吟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詩句,恐怕會讓人感到別扭。
當今的社會時尚中,不乏喜佩玉飾的雅士。這類人多具書卷氣,他們所以選擇玉飾,固然由于它別具一格的文化意蘊,優雅含蓄的東方韻味,可能還因玉石本身的保健作用。據說研究表明,玉石能產生靜電效應,使人體發出諧振,它含有的許多微量元素,也可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從而醒腦提神,消炎解毒。恍惚記得賈寶玉戴的那塊石頭上,就鐫著除邪療疾的字樣。現代科研和古典名著的暗合,也許又為紅學家提供了新的談資
那天在擁擠的書店,遇見一位英俊青年,因天熱敞著襯衫領子,便瞥見他垂于胸前的兔形玉墜。我走到他站的書架前,他很有教養地讓開身位,并向我微笑示意。他翻書的神情純凈敦厚,真像一塊剛從泉水里洗過的美玉。古人云:“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大概就是這副模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