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古董首飾,是時間概念的范疇。從歷史學的角度看,古董珠寶首飾的時間上可至2000年前,下可至20世紀中葉 (1945年二戰結束)。古代珠寶首飾以其材料的貴重、色彩的艷麗、造型的精巧、光澤的璀璨等,反映了人類幾千年文明史中所蘊含的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極其珍貴的收藏價值。正因為如此,古董珠寶首飾才成了眾多玩家和藏家熱衷追求的對象,經久不衰。
古董珠寶首飾的收藏可分為保值收藏、史料收藏、紀念收藏、寶物收藏等。在收藏的同時,最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古董首飾的鑒定方法,鑒定水平越高,收藏的水平和質量才會越高,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才會更好。
總的說來,要具備“五個掌握”:
掌握現代的珠寶鑒定技術。古董珠寶首飾的鑒定首先是珠寶首飾材料和質量的鑒定。掌握現代科學的珠寶鑒定和測試技術是非常必要的,否則就會出現把玻璃當做水晶,把染色翡翠當做天然翡翠的笑話。
掌握珠寶首飾的發展史。古董珠寶首飾涉及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斷代。僅在市面上觀望是不行的,還要掌握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尤其是要了解各個歷史時代的制度與風格、首飾材料的運用情況、首飾制作工藝的典型性以及特定時期出現的特殊產品。如“串飾”就是用各種圓形、管形等珠子以繩串接,對于胸的的飾物,從唐代以來一直流行,至清代時發展成為一種官階的標志——朝珠。
掌握野外考古資料和傳世的標準器。世界各國的古董鑒定都是建立在考古的基礎之上,只有熟知了歷史出土的實物或資料,掌握它們的特征,在鑒定中才有根據和佐證來斷代。因此,無論作為玩家、收藏家還是商家,尤其是鑒定師們,對考古知識的學習,對考古資料的掌握都是十分重要的。要盡可能多地參觀國內外博物館收藏的各種標準器,為鑒定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掌握時代特征。對于古董珠寶首飾的鑒定與鑒賞,除了要了解它的發展脈絡、熟悉標準器外,還要掌握它所反映的社會、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典型特征,即時代特征。唐代的金銀器與其他工藝品一樣,都反映出了一種活動開朗、大度奔放的美感,而清代的則更注重于凝重、精細、華麗和輝煌。
掌握市場信息。要在市場上多看、多聽、多想,密切關注新信息、新資料,多看真品。標準器,多分析市場上偽器的特征與制作工藝,多與同行交流, 這樣才能熟悉市場。成竹在胸、減少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