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國內珠寶市場在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中活躍起來,馬崇仁難以割舍的翡翠情結也越來越強烈。終于,他毅然放棄了穩定的國家事業單位工作,從南京返回云南,以多年從事地質工作的經驗積累進入翡翠行業。他發誓要將祖輩創立的傳世翡翠品牌發揚光大,重現傳世翡翠的輝煌。
馬崇仁先后創辦了兩家專營翡翠石料的商號,其業績也在云南瑞麗騰沖一帶的數百家玉石商號中名列前茅。世代的玉石經歷讓馬崇仁對翡翠了如指掌,任何一塊沒有“開刀”的毛料,他都能估算出價格,而且十拿九穩,被人們尊稱為“翡翠王”。
有一位叫吳格登的緬甸玉石商人,慕名來到馬崇仁的公司賣玉石,他從玉石廠販來翡翠石料,已經解了一刀,切口處有一條筷子粗細的綠色跳帶,許多買家看后都只出價20多萬人民幣,這位緬甸商人急了,眼看就要虧本20多萬,他請馬崇仁幫忙拿個主意,問要不要再切一刀,馬崇仁對這塊石頭仔細研究了一整天后,自信地說:“切,但要按我畫的線來切,不能有任何偏差。”
按常理,一般人會從有綠色部位處下刀,但馬崇仁卻從沒有綠色的空當處斜切一刀。吳格登當時非常緊張,再三追問馬崇仁,可以這樣切嗎?馬充滿自信地告訴他,絕對沒問題,結果,一條漂亮的色帶躍然而出,買家蜂擁而上,價格一路飆升,玉料最終以138萬成交。
其實,馬崇仁是經過對這件石料的深思熟慮后才斷定的,綠色的色帶無論是縱向上,還是橫向上都會重復出現,所以,解漲這一刀,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128萬毛料賺了一個億
在馬崇仁的賭石生涯中,他常以推介好玉予人,惠及他人為人生樂事。
1991年春節前夕,一件重444公斤的黃白砂皮玉石在馬崇仁那待價交易。緬商的賣價在200萬元以上,而眾多買家僅出價130萬左右。春節臨近,緬商急于出手,便宜也想賣了。
此時汕頭陽美的一伙買主正猶豫不決地盯著這件玉石。馬崇仁對這伙人說,“這是難得一遇的紫羅蘭玉石,買下后至少能賺1000萬元以上。”在馬崇仁的周旋下,這塊毛料以128萬成交。幾個月之后,這伙人再見到馬崇仁時,再沒有提及那塊玉石。
只是他們每次都要找馬崇仁買數百萬一件的貨,即便在別處買好的貨都要讓馬崇仁看看。原先想買而沒有買成的朋友耿耿于懷地對馬崇仁說,那塊紫羅蘭玉石賺了不止一個億,陽美只要和這塊玉石沾邊的人都賺了大錢。
現在的陽美村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高檔翡翠市場,并取代香港成為當今翡翠市場的領頭羊。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陽美就是從那件紫羅蘭玉石起家的。
創立形象翡翠學
馬崇仁是賭石的行家,同時也是一位善于經營的企業家,當然,這些都離不開他高深的翡翠學識。
千百年來,翡翠一直被認為是神仙難識之玉,因此,有人“望翠興嘆”而卻步,有人試圖揭開其神秘的面紗。馳騁商海的馬崇仁先生則以研究翡翠理論和翡翠文化為己任,數十年潛心研究,取得了許多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
20世紀90年代,馬崇仁在祖輩祖傳的知識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踐,創立了形象翡翠學,為人們認識翡翠提供了入門捷徑和正確的識別方法,他認為,對于翡翠的每一種特性,都可以從自然界或社會生活中找到一種相對應的對應物,然后就可以用通俗易懂的形象語言對它進行描述。
他還告訴大家最簡單的翡翠識別方法就是“你認為它像什么,就可以稱它是什么。”這樣,翡翠就不會顯得那樣深奧莫測,只要掌握了形象翡翠學的真諦,識別翡翠就變得容易多了。
馬崇仁一直在為弘揚中華翡翠文化而努力,無論是應邀給大學學生講課,還是應約給報社寫專欄文章,或是接受媒體采訪,他都要做兩件事:一是認真傳授翡翠知識,二是積極傳播翡翠文化。雖然他是位商人,但在讀者和顧客心里,他更是翡翠文化界的翹楚。
不屬于傳統的儒商
在平時的工作中,馬崇仁經常將他在翡翠文化上的心得,識別玉石的經驗以及賭石的技巧結合理論知識傳授給玉石商人,由于他對客戶的無私幫助,讓買賣雙方都能盈利,使他在翡翠圈內獲得了很高的人氣,買家紛至沓來,門庭若市,很快就從眾多的翡翠公司中脫穎而出,每年都受到政府表彰。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加上馬崇仁多年從事翡翠玉石生意,他對翡翠珠寶從買料、加工到銷售早已是駕輕就熟,于是決定在廣州、深圳開辦了玉器加工廠,振興祖輩創立的傳世翡翠品牌,并開始在各大城市拓展連鎖專賣店,從而構建產供銷珠寶連鎖企業,強勢打造傳世翡翠品牌。
學者出身的馬崇仁并非屬于中國傳統的儒商,他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已經加入到世界貿易組織,正朝著經濟全球化的方向發展,而中國的珠寶市場先天不足,再加之數以千計的珠寶企業始終處于群雄割據的無序競爭狀態,難與世界珠寶巨頭分庭抗禮。
為此,馬崇仁先生認為中國珠寶企業必須與世界接軌,于是,傳世翡翠決定戰略轉移,2005年該品牌被全球最大鉆石加工貿易商EDT旗下頂級珠寶品牌、歐洲在華最大珠寶零售機構TESIRO看好,收歸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