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益平:收藏古代首飾第一人
日期:2008/04/14 來源:編輯:
文章TAG:
現代的人佩帶古代首飾更能體現自己的身份,國外的人很在意這一點,是交際的一種良好媒介。但他不無遺憾地表示,國內甚至連系統介紹這方面的書籍都沒有,相反國外卻有一些。西方許多著名珠寶生產商都借鑒中國古代的款式來制作、生產,比如世界最大珠寶生產商卡地亞還收藏了不少中國古代的珠寶首飾,不少老外也在私人收購,研究得也很透徹。和中國珠寶首飾主要以功能來區分不同的是西方是以材質來區分,款式也大不如中國豐富。
對于古代首飾的投資價值,饒益平表示,盡管這幾年的行情漲了不少,例如一個銀的鐲子,前幾年幾百元一只,現在好的要幾萬,一般的也得上千元。但是其潛力還有很大空間,國內外生產的新的首飾,動輒就好幾千元,而堪稱古董的老首飾才與其相當甚至還要低一點。目前國內從事這方面的系統收藏的人還很少,大部分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用處來收藏,自己也是從愛好來選擇性收藏逐步過渡到系統收藏,一方面是這個領域的收藏人少,值得探索,比較容易形成規模和特色,做到頂端;另一方面是未來空間巨大。他認為,現在中國還沒有到珠寶首飾的消費時代,還在車、房的消費層次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再下一個消費浪潮就是珠寶了,這個時間段只會要5-10年,而這段時期也是中國珠寶商做大做強的過程,國外大的珠寶企業都有自己博物館,當中國珠寶企業逐步強大后,肯定需要進一步對古代首飾的挖掘和傳承,并由此帶動人們關注、消費古代首飾,它的價值將會大大提升。
但他提醒那些想參與進來的人們,不能抱著為了賺錢而買的心態,這樣很容易上當。現在國內還沒有相應的鑒定機構,專家也少,藏家需要有良好的心態,多多觀察、了解,循序漸進地提高鑒別能力之后才能參與購藏。
對于未來的收藏計劃,他說,基本已經收齊了各門類的古代首飾,遇見好的古代首飾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近一兩年準備就自己的收藏內容寫一本研究專著,并舉辦一個專題展。
現在,他又在嘗試新的收藏投資方向,他說,喜歡做些別人沒有做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