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造型的珍珠工藝品
精美的貝殼工藝品
走進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南浦路上的“梁湖珠寶”店,琳瑯滿目的珍珠產品讓人目不暇接。用珍珠串成的項鏈、手鐲等飾品一應俱全,虎、牛、鷹等飛禽走獸造型的珍珠工藝品也應有盡有,無不散發著迷人的光彩。
這家店的主人名叫向志友,原來是鄂州市東溝鎮六十村的一位普通農民。在風光旖旎的梁子湖畔,憑著滿腔的熱情和堅強的意志,向志友用一顆顆珍珠,串聯起光彩奪目的五彩人生。
夢想折翅欲重飛
對于出生在農村的向志友來說,他最大的人生夢想就是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跳出“農門”。然而,1982年的高考失敗,使他的第一個人生夢想折斷了翅膀。
面對著煙波浩渺的梁子湖,向志友一個人靜靜地坐了三個晚上,任憑晚風吹打著自己失意的面頰。想起這些年來父母含辛茹苦供養自己上學,自己卻沒有用好的成績回報他們,向志友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愧疚中。深秋的晚風拍打著湖面,陣陣寒意使他逐漸清醒起來。他意識到自己不能一直這樣消沉下去,雖然高考失敗了,但并不代表整個人生的失敗。他決定面對現實,抬頭向前看。
從此,向志友開始了白天種田、晚上看護魚塘的勞作生活。每到晚上,當他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梁子湖畔時,常常哼起當地的民謠:“窮三山、富月山、不窮不富是峒山;窮三山、淚不干、祖孫三代共條褲子穿”。每當他唱起這首民謠時,就會不由地感到心酸:雖然父輩們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在田間勞作,卻依然改變不了貧困的生活狀況。他在心中默默發誓:一定要依靠知識和科技改變家鄉貧困的面貌,讓鄉親們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日子一天天過去,直到1985年的一天,在一本科普雜志上,向志友偶然看到一篇關于《廣東沿海地區的農村利用海水養殖珍珠致富》的文章。他眼前不禁一亮:梁子湖有著豐富的淡水資源,何不走出一條淡水養殖珍珠的路子呢?他高興地將這個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有些猶豫,因為當時國內盛行的是海水養殖珍珠,很少有淡水養殖珍珠成功的例子。然而,打定主意的向志友毅然背起行囊,獨自一人乘上了南下的列車。
在廣東沿海地區學習期間,向志友虛心向有養殖珍珠經驗的漁民請教,扎扎實實學習海水養殖珍珠的技術。同時,他還和當地漁民嘗試著在淡水中養殖珍珠。為了掌握親蚌選育技術,向志友四處打聽消息,終于得知江浙地區有一些養殖大戶在進行淡水養殖,并在親蚌選育方面取得了成功(編者注:用于人工繁殖的蚌為親蚌)。他便自費到這些珍珠養殖專業戶家中取經,并購回種苗進行試養。經過近兩年的精心培育,他終于摸索出了一套在淡水中繁殖培育親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