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圈最推崇的奢侈品牌
日期:2008/04/14 來源:編輯:
文章TAG:
資本圈人士對頂級奢侈品認知度、美譽度較高
本次調查隨第五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最佳銷售經理、基金經理調查問卷一起發出,532名受訪者包括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投資總監、研究總監、研究員以及社;鸾浝、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和研究代表以及QFII。他們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累計掌控著超過3萬億元的資產。這些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的 人物,同樣也是奢侈品消費大軍“中產階層”中不可忽視的一員。
與諸多新興事物的中國式進程一樣,奢侈品在中國的演化與發展也深深打上了“有中國特色”的烙印。在中國私人飛機和游艇可能還是各種財富榜上頂級富豪的專利,然而就廣大的生活層面的奢侈品而言,中產階層是絕對的主力。根據AC尼爾森的數據,現階段,奢侈品牌要想在中國站穩腳跟甚至盈利,最重要的是盯緊1500萬、年收入超過25萬元的中產階層的錢包。我們的調查顯示,逾半數受訪人士年薪超過50萬元,高達94%的人擁有碩士及博士學歷,年齡多在35-44歲(73%)之間。資本圈人士的品牌偏好,顯示出他們對奢侈品的解讀,也部分描繪出成千上萬“屬性”相同的中層階級人士的消費行為和生活形態。
在資本圈人士眼中,奢侈品最重要的兩個構成條件是歷史和工藝。分別有31%和25.3%的人選擇了“悠久歷史,濃厚底蘊”和“材質出色,工藝精良”。2006年冬,在我們采訪部分奢侈品牌時,亞洲區的總裁紛紛指出,中國的奢侈品市場仍處在培育階段,教育消費者是他們目前的首要任務。在愛馬仕北京的專賣店,有人一次就買走了價值60萬元瓷器,完全不了解這個以制作馬鞍起家的品牌最出名的是Birkin包和絲巾。
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正如《奢侈崇拜癥》一書的標題那樣,是對LOGO的頂禮膜拜,忽略了奢侈品的精髓:歷史和文化底蘊。顯然,調查顯示,最起碼在資本圈中,奢侈品牌口中的“教育消費者”似乎初見成效,資本圈的人士已經認同了文化和歷史對奢侈品牌的重要性。在強調質量和服務(16.1%)的基礎之上,另有13.7%的受訪人士選擇了“品牌名聲、彰顯身份”,奢侈品的符號作用依然影響著消費決定。
資本圈人士所看重的奢侈品特質,也體現在對不同物件的選擇上。珠寶/首飾品牌的排名中,蒂芙尼以超過1/5的比例位居首位。近年來,蒂芙尼大力開拓相對大眾的市場,低價的銀飾系列在各國都贏得了廣泛的市場,成為“可以負擔的奢侈品”中的典型。平均售價200美元的銀飾帶來的銷售收入占了公司零售收入的31%,與最高端的鉆石珠寶旗鼓相當。這種以高端品牌銷售低端產品的模式,在奢侈品行業風頭正勁。從珠寶至手袋,再到汽車,奢侈品牌紛紛跨足大眾市場,以此擴大市場占有率,同時又以高端商品維持著奢侈品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