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建議是,一個男人必須要有三塊手表:日常佩戴的用品表、運動款表和一塊適合正式場合的華麗腕表。在此基礎上,有實力的人再把每個系列乘以三,這一輩子就夠了。”
鐘泳麟在香港乃至東南亞的收藏界赫赫有名,不過他的收藏并非孤傲的古器名畫,而俱是一些現代生活中所謂的高品位時尚用品:CD唱盤、葡萄酒、鋼筆,尤其是名表。對這些物件太過沉迷,很容易被人叫喚成“紈绔子弟”或“驕奢人士”,但鐘泳麟絲毫不以為忤,他說自己“把live和life分開來對待”,出于愛好而進行收藏,享受生活并享受著快樂。
9月15日,鐘泳麟出現在瑞士頂級家族制表企業百達翡麗在上海舉行的小型派對上。當主持人介紹鐘泳麟為“東南亞手表第一玩家”并把他請上臺時,他竟有些羞赧地低頭笑了。除了手腕上佩戴了一塊惹人注目的腕表,面前的鐘泳麟一身素色西服,找不到一絲紈绔的做派,他瘦削而略帶拘謹,倒更像一介書生。這次來到上海,他正是以嘉賓身份,為臺下百達翡麗低調的貴賓級客戶介紹今年的新款腕表,分享收藏和鑒賞之樂趣。
手表的曲折經歷如同人生
“我對手表的喜歡,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太過頑劣。”鐘泳麟說自己從小喜歡機械的東西,那些粘著油污的零件、器物都讓他感到歡喜。直到現在,鐘泳麟還保持著拆東西的“惡習”,他現有的400多塊名表藏品中,有幾塊就遭此厄運,拆了后卻裝不回去。前陣子,他又對一塊珍貴的百達翡麗琺瑯和景泰藍制座鐘下了“毒手”,拆開的時候不慎掉在地上,把外殼摔破了。他略有自責之心:“就是突然很想知道它的內部構造是否有不同,但這個鐘就名貴在它的琺瑯和景泰藍外殼,這一摔,80多萬港元就沒了。”
鐘泳麟生平擁有的第一塊名表,是念初一時父親送給他的一塊歐米茄星座表。“他鄭重其事地贈與我,是要讓我鄭重地開始求學之途,而我從那時候起,就知道一塊好表的妙處,以后對手表的要求就不會降格了。”鐘永麟把少年時得來的幾塊名表都稱為“用品”,就是用來看時間的,待他1988年自己創業后,他的“藏品”之路才正式開始。
“那個年代賺錢比較順手,我做的音響生意算是成功了,但我并不是企業家型的人,每天去公司溜達一圈后,就興致勃勃地跑到香港旺角的名表城去逛。”最瘋狂的時候,鐘泳麟每周都會購進數款名表。在他的眼中,手工名表都是藝術品,每個微小的零件都是技師用傳統的工藝慢慢打磨出來。為什么它們那么貴,因為這內在的技藝和所耗費的時間、精力都是不可計量的。“何況它們足以陪伴你三生,”鐘泳麟說起手表,話語中就會添加進感情。要知道,他目前擁有的幾百塊名表并不是一直被供養起來的,“它們曾經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拉了我一把。”
1994年前后,鐘泳麟的生意陷入了幾千萬港元的債務危機。他無路可退,只能賣掉手表藏品抵債。在那期間,他先后通過二手市場和拍賣會出售了幾百塊名表,“把收藏的名貴的、值錢的手表都拿去賣了,最后剩下的就是幾十塊日常用品表。那時候簡直心痛得要對著它們哭,”鐘泳麟回憶道,“但在售賣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名表都升值了,這時候我才意識到收藏名表其實可以作為一種投資。”等這段艱難的時期緩過來后,鐘泳麟又帶著對鐘表的新認知,重新“殺回表壇”,把它們一塊一塊再買回來——相隔數年時間,有些同年同款的手表可以找到,有些絕品永不能相見,還有一些恰好就是原先那塊。鐘泳麟曾在新加坡以4萬港元買進一塊玉寶表,賣掉它時的價格是7萬港元。幾年后,他竟在一次拍賣會上,通過識別手表上的獨立編號巧遇了這塊手表,又以5萬港元買了回來。“也許它后來的主人也出現了什么狀況,或者對它已感厭倦?”鐘泳麟淡然地猜測道,他說,一塊手表的經歷就和人生一樣,很難不對它們產生感情。
從沖動到理性的收藏故事
400多塊名貴手表存在家里,那是怎樣一番景象?很多人都追問著這個問題。“有一個房間專門擺放手表的盒子,手表就用超市里最普通的可以買到的紙巾一塊塊包好,鎖在保險箱里。”鐘泳麟大笑說,“就是這樣的。當你只有幾十塊名表時,你可以做到隔幾天就取出來細心擦拭、上鏈;但你擁有幾百塊表時,就只能這么對待它們了。”
鐘泳麟也喜歡紅酒和鋼筆,他有特制的酒柜,并在書房里定制了幾排抽屜專門存放2000多支鋼筆,朋友來做客就可以細細欣賞。“但幾百塊手表全部擺出來就太像表店了,”鐘泳鱗又笑道,“名表的存放不需要溫度和濕度,過幾年再取出來佩戴,一樣精準無誤。”他戴表的規矩是:每一塊新買回的手表一定戴一天,平時每天會輪換佩戴四五塊手表,非常喜歡的手表戴兩周已是極限。
如果說鐘泳麟前期的名表收藏是“沖動加亂買”,那么現在他對名表的鑒賞和購買就顯得更加理性。他看待一塊名表,首先是要它美——美學上的美和機芯的美;再看這個品牌這款設計的歷史上的名氣、復雜功能的工藝水準;還有就是它的產量,大批量生產的手表往往沒有收藏價值,也不能在高端社交場合給自己帶來好形象——鐘泳麟對許多有實力購買頂級腕表的有錢人說過這番話,他又打了一個比方:“你要相信一見鐘情,但也要相信許多腕表是越來越耐看的,不要一下子就否定了它的價值。”
鐘泳麟還現身說法。他以前一直覺得江詩丹頓250周年紀念款腕表很難看,有一次他發現一個朋友戴著它,很有腔調的樣子,借過來細細鑒賞一番后就喜歡上了。可是那款腕表當時已然絕版,他最后只好特意去江詩丹頓在瑞士的工廠里“逮”到一塊,珍藏起來。今年,鐘泳麟在瑞士結識了一位手表設計師,他自制的一塊陀飛輪腕表令鐘泳麟感動不已,“我花了一分鐘時間仔細觀賞,然后沉默了半分鐘,對他說,我現在就要買下。”這塊價值180萬港元的讓鐘泳麟一見傾心的腕表,就躺在他的保險箱里,現在想起來,他還是一臉志得意滿。
男人必須要有三塊手表
鐘永麟創辦的《名表論壇》雜志已經順利經營了8年,他自封主筆,以嬉笑怒罵、不拘一格的文字傳遞自己鑒賞名表的愉悅。“現在,狂熱的收藏行動變成了溫柔地品鑒生活。相比人們艷羨我的藏品,我更喜歡與人分享收藏的故事和知識。”
鐘泳麟說,目前腕表的頂級品牌都受時尚潮流的影響,把款式設計得更加吸引人,表盤也越來越大,許多都市精英男士越來越關注腕表給自己帶來的身份定位。“我的建議是,一個男人必須要有三塊手表:日常佩戴的用品表、運動款表和一塊適合正式場合的華麗腕表。在此基礎上,有實力的人再把每個系列乘以三,這一輩子就夠了。”
現在,鐘泳麟打算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藏品,他不無遺憾地說:“生活方式和愛好并不能繼承,那是自己私密的心情。”兒子還在念小學時,鐘泳麟就開始送他名表,但他似乎對此并不看重,“把表亂放,也不很喜歡戴。”很多人都想象鐘泳麟的名表收藏故事一定充滿傳奇,他對此的回應卻稍顯淡漠:“其實只要你有錢有心思,買名表是很簡單的事情。收藏并不是玩物喪志,它是一種你希望達到的生活態度,可以帶領你學到許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