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礦區的路被禁止通行 進去需要有批條 玉料市場討價還價用“手語” 白玉每公斤賣到1萬多
奧運獎牌昆侖玉身價3年漲10倍
制造玉環已切了10多噸粗料3月底所有玉環加工結束然后和獎牌完成鑲嵌工作
通往礦區的路已被禁止通行,要進去需要有批條;交易還是用當地最古老的方式——互相把手指伸進對方的袖口來討價還價。這是《法制晚報》記者在昆侖玉產地青海省格爾木昆侖山區看到的情景。
昆侖玉是一種什么玉?它是如何“擠”掉大名鼎鼎的和田玉成為奧運獎牌“金鑲玉”的材料?法晚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目前,銅牌的1100多個青玉環已經生產完畢,金牌的白玉環已經完成了200多個,還有800多個正在生產。
產地探訪
奧運采用昆侖玉原本無名今看漲
1月11日早上8點半,北京已是太陽高掛,地處青海省腹地的格爾木市仍然晨曦未露。眾多賣玉人摸黑云集到昆侖路附近的玉石交易市場。
他們動用自行車、三輪推車、摩托車、拖拉機、卡車等各式運輸工具,把一塊塊帶著土坷垃的玉石料拉到露天市場里,景象蔚為壯觀。
西部最大的昆侖玉交易市場,自此開始了一天繁忙的交易。市場2樓,一條鮮紅的橫幅引人注目:熱烈祝賀昆侖玉確定為2008北京奧運會獎牌用玉。
1月2日,青海昆侖玉被正式確定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用玉。受此利好消息影響,玉器市場上,原本無名的昆侖玉行情一路看漲。
賣玉市場談生意伸進袖口用“手語”
天色漸亮。南腔北調的買玉人涌入市場。來自青海省化隆縣的馬玉龍相中了兩塊大約重2公斤、外殼顏色深如紅糖、“肉”為青玉的玉料,行話“糖包青”。
馬玉龍和攤主用青海當地最古老的方式——互相把手指伸進對方的袖口——來討價還價。你來我往的一番“手語”過后,雙方沒能成交。“2公斤的石頭,他要價2000元。我還價500。他說是800元進的。沒談成。”馬玉龍說。
馬玉龍對昆侖玉的“錢景”看好,“奧運會獎牌也使用了昆侖玉,昆侖玉就這么多,采一點少一點,將來肯定還會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