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屆古董雙年展VIP預展已于9月9日在法國大皇宮先行拉開帷幕,9月10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至18日結束。本屆展會與以往相比有顯著的不同:首先,珠寶商少了許多,古董與藝術品琳瑯滿目,以西方藝術為主,埃及、亞洲等非西方藝術的比例不足百分之十。再者,展會設計簡化和醒目,不僅展商云集,還新增設博物館的非銷售展覽。
巴黎古董雙年展是歐洲最悠久的博覽會之一,當邁入第56個年頭的時候,展會的組織方也正孕育著重要的變革。據悉,上屆展會(2014年)結束后不久,雙年展的組織方——巴黎古董商工會即發動“政變”,在董事會上,以十票對五票罷黜了上一任巴黎古董商工會主席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繼而推選了新任工會主席多米尼克加維爾(Dominique Chevalier) ,之后,FIAC(巴黎當代藝術國際博覽會)的執行總監Jean-Daniel Compain于四個月前加盟古董雙年展,任總監一職。
“今年的確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現場的人氣卻讓我有點擔心。”在VIP預展剛剛揭幕朗道(Landau Fine Art )表達了他對本屆雙年展的擔憂。畢竟這是變革后的首秀,究竟效果如何,大家正懷著忐忑的心情拭目以待。不過隨著夜幕的降臨,蜂擁而入的人群讓朗道先生吃下了定心丸,他覺得自己的擔心有些多余了。“雖然沒有上一屆顯得擁擠,但是能有這樣的人氣,還是讓我覺得非常欣慰,這也證明我們現在走的路是對的。”展商Yuiso女士說道。
“本屆巴黎古董雙年展是有史以來展商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全球12個國家的120多個參展商共赴展會,其數量較之往屆上升了約30%。所有參展畫廊均由‘參展畫廊評選委員會’選出。與參展商人數眾多同步,本次展會第一次增設了二層空間。并且此次獨辟蹊徑,除了做好畫廊展覽,還精心策劃了三個博物館的非銷售性展覽。我們還邀請知名設計師就整體格局做重新規劃和新穎設計。”對今年股東雙年展的顯著變化,新任總監Jean-Daniel Compain顯得信心滿滿:“之所以要對原來的古董雙年展動如此大的手術,是因為我們現在已然生活在二十一世紀,如果讓巴黎古董雙年展一直停留在上世紀,甚至連VIP制度都沒有設立,顯然難以跟上時代的變化。我希望將自己在FIAC(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多年的經驗移植過來,把本次展會辦得更好!”
展會現場
回歸初心:以古代經典藝術為主導
今年雙年展最大的變化,還是要回到“古董”二字。其實,“古董博覽會”的概念早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即萌生,并于1956 年由法國國家古董聯合會舉辦了第一次展覽。其初衷是為了給古董藝術的經營者一個更好的交流、銷售空間,有效地保護行業利益和維護藝術品市場有序發展。然而,長期關注巴黎古董雙年展的人們都發現,在最近幾年以致十幾年時間里,奢侈品、珠寶開始逐步占據越來越大的展會空間。珠寶巨頭如Cartier, Chanel,Dior,Harry Winston爭相在這里設立展位。據畫廊主朗道介紹說:“2014年的古董雙年展,珠寶已經占據了70以上的展會空間,上一屆共有的70多家展位,珠寶商就占了40多家。且珠寶商們更喜歡用很大的空間來展示自己的品牌,很多展位多是200-300平米。如此這般帶來的效應是,客人、媒體也都圍著珠寶商轉。如果這樣長期下去,雙年展將走入歧路。我并不介意有零星家珠寶商,但這顯然與展會的性質不符。珠寶自有自己的展會,例如巴塞爾珠寶展。作為巴黎古董雙年展還是應該堅持其自己本身的初衷。”
有這樣感受的并不只有朗道(Landau)一人,不少參會的古董商認為,這一現象也導致了客人的直接流失。“很多客人來了一看,這簡直就是一個珠寶的展會,以后便不再來了。而且這些珠寶商至少也應該明白這是一個古董博覽會,哪怕多拿些古董珠寶出來也還說得過去。況且因為珠寶商財力雄厚,組織方可以獲得更多的傭金。有些珠寶商甚至自己請客人和媒體參與宣傳,儼然將整個古董雙年展變成了一個圍著珠寶轉的交易會,全然讓展會變味了。”一位畫廊主毫不掩飾地抱怨。不過對于珠寶商的介入,并不是所有的古董商都反對,比利時古董商吉賽爾就表示:“上一屆因為珠寶商多,也帶來了很多客人。這些珠寶商的客人都是非常有經濟實力的,并且很多人之前沒有接觸過古董,確實給我帶來了不少新客戶。”
據此,“古董”和“珠寶”誰更重要的爭論之聲不絕于耳,到了2014年大量珠寶商涌入雙年展終于引起了古董商們強烈的不滿,并成為直接導致古董商工會引發“政變”的主要原因。畢竟很多珠寶商都是前任主席 Christian Deydier邀請來的。“體制”改變后,組織者將本屆展會的重心回歸古董藝術品,迫使一些高級珠寶品牌選擇離開,今年只剩下了四家珠寶商。退出的參展商有很多是國際著名品牌,包括法國的卡地亞、梵克雅寶和寶詩龍,意大利的寶格麗和香港珠寶藝術家華萊士陳。據總監Jean-Daniel Compain稱,雙年展并沒有明確要求不讓珠寶商參加,但是為了給更多的畫廊以機會,本屆的雙年展沒有設置更大的展位空間,每個展位均在50-100平米左右,這導致對面積空間需求更大的珠寶商難施拳腳,故而放棄參與。有知情人士透露,珠寶商很多沒來一方面是覺得展位空間小,更重要的是因為心里覺得受到了排擠。不過,Jean-Daniel Compain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并不打算完全放棄珠寶商,并且還將爭取讓那些著名品牌的珠寶商回來。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既然我們冠名時古董雙年展,那么主題一定是古代經典藝術!
應對競爭:雙年展改為一年一次
回歸以“古董”為重心的同時,已經運行半個多世紀的雙年展也亟待創新。除了設計安排上的改善,今年的古董雙年展迎來了有史以來參展商最多的一次。Jean-Daniel Compain在接受采訪時說:“因為我們采用的是大皇宮建筑,在面積上不可能無限擴張,所以難以容納過多的畫廊。但是我們通過將展位面積平均分割的方式以容納更多的展商。”
巴黎古董雙年展與歐洲另一個知名古董藝術博覽會TEFAF相同,都是啟用評選委員會機制去篩選畫廊。采取雙向選擇方式:一方面評選委員會主動邀請一些知名畫廊,另一方面有明確意向的畫廊也可主動申請。今年在評審中更是開啟了雙委員會的形式。古董工商會主席Dominique Chevalier解釋說:“巴黎古董雙年展的組織架構中一直有一個委員會,是由80名古董專家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在博覽會開幕前,對將要出現在博覽會中的各家參展商的展品進行評定和鑒定。對于一切有疑議或者展品質量不符合主辦方要求的藝術品、古董進行投票表決,最終采取少數服從多數意見的方法,將大部分專家認為的不符合官方質量要求的展品從博覽會中‘下架’。毫無疑問,我們新成立的專家委員會是為展商而設置的。近年來歐洲古董藝術市場的變化很大,年輕的藝廊或者包括一些法國之外的藝廊逐漸在歐洲的藝術古董市場中嶄露頭角,為了擁有更寬闊的視野,同時提高參展商的層次,我們組織了一個新的專家委員會,這一專家委員會的成員有權向巴黎古董雙年展提出建議,推薦參展商,并由他們向參展商發出邀請,受邀的參展商才能參加到巴黎古董雙年展之中。這一委員會共有15名專家組成,今年的主席是盧浮宮博物館前館長Henri Loyrette。這一委員會成員的三分之一是SNA董事會成員,三分之一是來自法國及海外的古董商、策展人,另三分之一則是私人收藏家。所以,2016年巴黎古董雙年展雖然有更多的展商,但對于參展商的選擇要求其實是更嚴格了,擴張并不會降低參展商和展品的質量。雖然本屆古董雙年展吸納了不少新畫廊,但是也有不少藏家、畫廊主表示:本屆巴黎古董雙年展,還是缺少了一些‘夠分量’‘夠名頭’的畫廊,這樣對于吸引買家來說并不是很理想。”
除了招納更多展商,主辦方也在邀請博物館參與方面下足了功夫。不僅邀請了博物館來做展覽,也邀請了很多國家的博物館、策展人前來參會,希望能將博物館與展商牽線搭橋。于此同時,Jean-Daniel Compain還希望巴黎古董雙年展可以更加國際化:“如今我們大概有越六成的畫廊來自歐洲,剩下四成來自全球其他地區,客人多是以歐美的為主。對于國際化的程度來說,我認為還不夠。法國是一個古老的藝術交流中心,我非常希望巴黎古董雙年展可以發展成為真正的一線國際博覽會。”
有消息稱,本屆巴黎古董雙年展將是最后一屆,從明年起展會將改為一年一次,名稱也會隨之變化,目前暫未擬定。做出這一重大決策的思路是,一方面是因為一年一度更容易讓人們記住,同時也是為了應對競爭。Jean-Daniel Compain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如果你的競爭對手(指TEFAF 歐洲古董藝術博覽會)是一年一期,我們如果兩年一屆還如何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