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2016中國國際黃金大會上,中國黃金協會發布了記錄中國黃金發展歷程的重要刊物《中國黃金年鑒2016》。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永濤就年鑒的內容作了介紹。
據《中國黃金年鑒2016》透露,2015年,中國查明金礦資源儲量11563.46噸,實現連續12年的增長,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增長最多的一年,躍居全球第二。南非以3.1萬噸的資源儲量位居第一位。第三至十位分別是:澳大利亞9900噸、俄羅斯7000噸、印度尼西亞6000噸、美國5500噸、加拿大4200噸、智利3900噸、墨西哥3400噸、加納2700噸,其他國家為14837噸,世界總計達10萬噸。
2015年,我國黃金產量為450.053噸(不含進口原料產金),同比下降0.39%,與上一年基本持平。這是我國自2000年以來黃金產量15年持續增長后的首次下降,但黃金產量仍居世界第一位,在全球黃金總產量中所占比重為14.02%,已連續9年黃金產量保持世界第一。2015年有黃金產量報告的省(區、市)26個,即我國近九成的省(區、市)有黃金生產,而近一半的黃金產量產于山東和河南,再加上內蒙古、江西、云南,這5個省(區)生產了全國60%以上的黃金產量,產量前10名的省(區)生產了八成以上的黃金產量,反映了我國黃金生產的集中度。
2015年,我國黃金市場供給量為2238.74噸,同比增長6.25%,其中進口金是我國黃金市場最大的黃金供給源,約有1390噸,占整個黃金市場供給逾六成的份額。黃金成品515噸,其中礦產金450噸,外來的黃金原料和有色副產金為65噸。
2015年我國黃金需求量為985噸,其中首飾需求為721噸,金條需求為173噸,金幣22.8噸,工業及其他68.4噸。2015年,我國黃金消費擺脫了低迷,恢復增長趨勢,黃金首飾及制品出口量大幅增加,金融機構投資需求則有所下降。黃金首飾的出口將近400噸,推斷凈投資853噸。
2015年,我國黃金消費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2013年至2015年,黃金首飾需求平穩。全國金條消費量為173.08噸,與去年相比增加7.95噸,同比增長4.81%。在經歷了2013年的井噴式爆發以后,近兩年我國金條消費重新恢復了平穩增長。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上海老廟黃金有限公司五大企業黃金銷量達到145.09噸,占全國金條銷量比重為84%,較去年增加了10個百分點,我國品牌金條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重點商業銀行和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大。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有限公司以40.92噸位居金條銷量首位。
2015年,我國黃金綜合生產成本192.78元/克, 比2014年的197.54元/克,減少4.76元/克,下降了2.41%。這充分反映了企業對生產成本的管控所取得的成效。但在金價持續下挫的情況下,生產成本的壓力仍然很大,控制成本已成為企業存亡的關鍵所在。繼2013、2014年黃金行業重點企業利潤總額連續兩年下滑后,2015年實現利潤總額又出現了進一步的下降,由2014年的113.639億元下降到了85.936億元,下降了27.703億元,下降幅度高達24.38%,這是黃金行業盈利持續3年的大幅下降。整個黃金行業盈利水平已下跌到2007年的水平,近三成企業發生了虧損。金價的低位運行仍是2015年黃金行業盈利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二個原因是黃金行業企業運用金融工具駕馭市場的能力還不夠成熟,企業不能應對黃金價格波動的帶來的風險,黃金行業很多企業都尚未建立完善的價格風險應對機制;第三個原因是多種經營導致的虧損,在金價疲弱的情況下,有些黃金礦山企業仍有盈利,但加入多種經營及非金產業的虧損后,虧損的幅度抵消了盈利。
黃金行業規模經營繼續穩步推進,十大集團產量已穩居半壁江山。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已進入全球黃金產量前20名,分別列第12名、16名和17名。2015年,上海黃金交易所全部黃金品種累計成交量共3.41萬噸,同比增長89.58%,是全球最大的場內實金交易市場;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合約累計成交量共5.06萬噸,同比增長6.08%,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二位。商業銀行場外黃金交易(OTC)0.659萬噸。黃金市場蓬勃發展,實物交易量、消費量、進口量繼續居全球第一,我國已成為一個新興的國際黃金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