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羅湖局依法查處涉嫌違法珠寶檢測機構6家,查獲涉嫌虛假珠寶鑒定證書成品件21000張,半成品件458000余張和一批生產工具,并對6名當事人進行了立案調查。
據羅湖局執法人員介紹,羅湖區水貝珠寶市場有個別機構開展非法檢測活動,對黃金、白銀、珠寶玉石進行非法質量檢測或認證,并提供虛假鑒定證書或報告。虛假證書在國內各旅游景點或國內部分大型超市珠寶專柜很有市場,其發貨渠道主要也是流向國內旅游熱點城市和部分旅游市場。
記者了解到,檢測機構出具一份真實有效鑒定證書需要按規定進行檢測,其成本約在幾十至幾百元之間,而不經正規檢測程序就可以出具的虛假鑒定證書其工本費僅需幾分錢,其對外批發價大約為1.5至2元左右,利潤驚人。在一家名為中國國檢集團的檢測機構,當事人生產的鑒定證書上除CMA認證標志合法外,其他3項認證標志無法提供有效證明文件,其鑒定者及審核者也未在檢測機構現場出現,其簽名疑為假冒,當事人的行為構成偽造和冒用認證標志的違法行為,極大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集聚了全國眾多珠寶品牌的深圳,近年來的珠寶行業發展勢頭迅猛。《2015年深圳珠寶行業白皮書》透露,深圳珠寶業年均制造加工總值約1500億元,批發、零售貿易額達340億元,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珠寶首飾制造交易中心、物料采購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此外,2015年深圳黃金、鉑金的制造加工量,占上海黃金交易所實物銷售量首飾用金的約90%;制造的珠寶首飾成品鉆的用量,占上海鉆石交易所成品鉆石一般貿易進口量的約90%。然而,總量領先全國的表面風光背后卻暗藏危機,除了存在產能過剩、融資難等問題,假冒偽劣現象的普遍存在為珠寶行業創新和轉型帶來了阻礙。
今年5月底至6月初,深圳羅湖警方聯同多地公安機關,出動警力120多人,成功開展了深圳葉某等涉嫌假冒注冊商標案集群戰役收網行動,查獲假品牌珠寶340余件。搗毀了5個生產、銷售卡地亞、梵克雅寶、蒂芙尼、寶格麗珠寶商品的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10名,涉案金額約為5200萬元。4月,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羅湖局在東門寶華樓購物中心查獲了假冒名牌珠寶5萬多件。
事實上,深圳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持續已久。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年,深圳市除了在珠寶行業積極打擊假冒偽劣產品,還圍繞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食品藥品、建筑材料、汽車配件、手機、兒童日用品等重點商品,部署開展專項執法行動,深入開展中國制造及海外形象維護“清風”行動,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工作和跨區域打假合作機制,使得全市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取得新成效。據悉,2015年以來,深圳市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21935人次,檢查企業103021家次,各行政執法部門共查辦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7323宗,涉案貨值約15億元,行政執法部門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356宗。
“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是李克強總理在今年5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的,目的是更好滿足群眾消費升級。會議同時決定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嚴打假冒偽劣,這表明了打擊假冒偽劣并不是某一個地區的事情,而是全國性的事情。深圳市副市長陳彪指出,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做好消費維權工作,對加快供給側改革、培育深圳經濟發展新動能意義十分重大。下一步深圳將不斷完善打假聯席會議工作機制,更好地發揮政府在消費維權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改進維權工作,打造品質消費,促進消費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