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朝陽門北大街一號新保利大廈一樓,一個小小的門臉,近200平米的位置被幾十件精致呈列的珠寶、鉆石、首飾、腕表、鋼琴占據。這個名為保利珠寶沙龍的陳列不是一個短期展覽,而將成為長期高端私人珠寶定制的接洽場所。
拍賣公司多有針對高端客戶的推介體驗,而長期作為一個面向大眾的展覽兼普及存在,位于寸土寸金的東二環地標性寫字樓內,既提供高端尚品展示,也提供咨詢服務,還會不定期舉行提供知識講座,市場分析、精品鑒賞,交流茶會等多種行式的活動。主辦方直言就是為了普及珠寶知識,發掘更多潛在客戶。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副院長郭穎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的珠寶市場零售總額從2009年的900億元人民幣開始快速增長,2012年達到4500億,2013年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仍然達到4700億,國人的購買力不可小覷。
事實上在拍賣市場中國書畫市場疲軟、天價難尋的情況下,發掘新的增長點已成許多大拍賣公司的共識。而珠寶、腕表等與生活相關的奢侈品在西方拍賣公司中長期占據重要分額,但在中國則相對不足。
郭穎說,雖然中國人開始從熱衷于買黃金發展到買珠寶,但對珠寶的關注也僅限于鉆石、翡翠。而國際上對于彩色寶石的分類就有很多,紅寶石、黃寶石、藍寶石、綠寶石都有成熟市場,還有碧璽、瑪瑙、田黃也都各有珍貴品種。中國的多元化才剛剛開始。雖然地攤、電子商務、傳統商場等中低端市場繁榮火爆,但真正的高端珠寶還是只能到拍場上可見,也限制了一般人的進入熱情。
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表示,設立這個沙龍,既是維持客戶,也是發掘藏家的需要。珠寶藝術沙龍里,客戶可以直觀接觸高端尚品,感受私人顧問的貼身服務,還能提高相關知識,把握市場最新動向,與志同道合的友人交流。
而每年春秋兩季的拍賣也不能滿足一部分高端客戶的需求。有的希望成交后有專業人士幫助按照自己的需要打磨,有的希望不經過拍場有更多可靠途徑接觸到頂級珍品,有的想交易。“在這里,我們將提供從原材料訂購、設計、加工、成品征集、鑒定、售后保養、委托交易等一系列全方位服務。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都將由我們的專業人士層層把關,省卻了拍賣季的時間與地域限制。”保利珠寶尚品部總經理王婷說。
郭穎表示,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需求,從培育市場到市場成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總要有人先行動。在魚龍混雜的中低端市場,購買者多一些珠寶常識總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