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每日經濟新聞》以《浙江抽查黃金珠寶飾品超五成不合格 周六福中國黃金卡地亞在列》為題,報道了浙江省工商局對黃金珠寶飾品跟蹤式抽檢的結果:涉及商品不合格的品牌中,周六福、中國黃金、卡地亞和明希等知名品牌上榜。
日前,卡地亞發表聲明,就其產品抽檢不合格的情況回應稱,“作為享譽世界160多年的著名珠寶及腕表品牌,卡地亞一直致力于為顧客提供高品質的作品和服務。由于工作失誤,未及時按照部分省份的要求為個別珠寶作品申請珠寶鑒定證書。目前正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工作,進行內部核查。”
在卡地亞發表聲明前,湖北、浙江等多個省市都發布了近期對流通領域金銀及珠寶飾品商品質量抽檢情況。結果顯示,包括周六福、中國黃金和卡地亞等多家知名品牌都出現了多個批次的不合格商品。
記者發現,在各個省份的抽檢中,因為各種標識與標簽的不規范而導致產品不合格的案例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對此,浙江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秘書長趙楊彪認為,珠寶產品標識標簽的問題屢現,是因為珠寶商對相關規定的不理解或不重視。記者了解到,珠寶類產品除了國標外,還有廣東、云南、山東、浙江以及新疆5個省(自治區)牽頭制定的地方標準。在上述地區銷售的珠寶必須符合兩個標準,很多國際珠寶企業經常會在地方標準上“栽跟頭”。
卡地亞中國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浙江省抽查情況中,涉及卡地亞產品的“質量”和“證書”問題,實際上是珠寶玉石“重量”的標注不合格,以及沒有“第三方公正性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證書和報告”。卡地亞中國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正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修正和彌補。
抽檢結果公布后,目前除卡地亞中國外,其他涉及不合格產品的知名珠寶品牌尚未發表公開聲明對此進行回應。
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2014年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下降0.2%,增速較上年同期低10.9個百分點。其中,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下降幅度最為明顯,同比下降16.9%,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