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相比于翡翠更有一種君子的風范。翡翠屬于硬玉類,而和田玉屬于軟玉類,并不是說和田玉比較翡翠而言很軟,而是只有毫厘的硬度差距促成了現在的叫法,翡翠硬度7,和田玉的硬度為6.5-6.9(指甲硬度2一2.5;小刀硬度5一5.5),這兩種質地堅硬的玉石占去了市場的大面積份額。
和田玉滋潤,不似翡翠般艷美,卻時常流露出中性內斂的韻味,寬容忠厚之性,在你細細的盤玩它的時候,如同撫摸嬰兒皮膚般的柔膩、溫潤,沒有久放冰涼的扎手,在久久的盤摸中,它會融入你的體溫,吸收你手中的油脂,變得更加細膩柔和,溫度也會在瞬間達到接觸的平衡點,在你和玉之間形成交流與共鳴,讓你久久不忍放手,因為那是人心與玉德的一次交流,引發了許多情感的共鳴!
總是感覺和田玉是有靈魂的,它的肉質和皮色是那么的特別,自然界中沒有兩塊完全一樣玉石存在;和田玉是大氣的,它從不隱藏自己的綹裂、缺陷,在自然界里接受山川冰河的洗禮,逐步的摒棄不足并萃取精華。每塊大自然創造的和田玉都有它的缺點與優點,向它面前的人們拋示著它的喜怒哀愁,沒有絲毫的隱瞞和怠慢。五德俱全的和田玉讓我們在和它有了初次交往的同時,才開始明白究竟什么是:“溫潤而澤,廉而不劌,垂之如墜,縝密堅實,色燦心明。”孔子提出了“君子比德于玉”,提出玉有十一德既:仁、義、禮、知、信、樂、忠、天、地、道、德,君子佩玉不是為了喬裝打扮,而是為了規范自己的言行。這些理念成為了儒家行為道德規范,和田玉溫潤光澤,從不傷人肥己,謙卑自律,心存他人而具禮,玉質的堅實厚重,是厚積薄發,久聚而成智,皮色燦爛且肉質潤澤通透,絲毫不欺,信義使之然。從此佩玉、賞玉、盤玉、藏玉成為君子的喜好。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比德于玉”玉總是和君子緊密相連,和田玉的特點更成了君子德行的標準。而且和田玉是具有中國性格的玉石,是玉石里的“王者。”它的溫潤細膩,堅韌縝密,表現出了我們中華人民謙虛謹慎、堅貞不屈、團結如一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