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周大福[微博](11.44, -0.10, -0.87%, 實時行情)(01929.HK)公告稱,通過旗下一家全資子公司收購美國鉆石珠寶品牌商Hearts On Fire全部股權。根據(jù)公告,該筆收購的總代價為1.5億美元。
珂蘭鉆石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王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通過收購一個知名度較好的鉆石品牌來強化另一產品線,對以黃金產品起家的周大福而言,是個不錯的選擇。
王雍認為,近年來,中國鉆石的消費呈現(xiàn)爆發(fā)式的增長,而黃金金價波動加速了黃金類飾品零售商的轉型——強化“非黃金類產品”。
而周大福方面也表示,對Hearts On Fire的收購,可以補足集團的品牌和產品組合。
1.5億美元的并購單
Hearts On Fire于1996年由Glenn及Susan Rothman創(chuàng)立,是一家奢華品牌鉆飾公司,制造高級婚禮及時尚珠寶產品,并通過500個獨立零售店和消費者直購平臺,渠道覆蓋全球31個國家。
財報顯示,2012年、2013年,Hearts On Fire分別實現(xiàn)銷售凈額約9930萬美元、1.04億美元。2013年內,價格在1000~1萬美元之間的產品銷售占Hearts On Fire珠寶銷售的75%,其余部分由價格在1萬美元以上的產品占據(jù)。
周大福方面認為,Hearts On Fire每一產品類別均有不同價位可供選擇,其品牌產品的溢價比其他名貴品牌高,更遠高于一般無品牌的鉆石。
Hearts On Fire與周大福業(yè)務經營重疊部分較少,除Hearts On Fire現(xiàn)有銷售網絡外,其產品將會在收購完成后6個月,流向周大福在大中華區(qū)的零售門店。
2014財年,周大福共擁有2077個零售點,與2013年的1836個零售網點相比,凈開設新零售點241個。其中,1938個為珠寶零售點,139個為鐘表零售點。
周大福方面認為,雙方可以在短期內,以較低的額外成本實現(xiàn)業(yè)務整合,并預期該部分業(yè)務為集團業(yè)績帶來正面貢獻。
收購完成后,Hearts On Fire的營運則在擴大后的周大福旗下獨立經營,且繼續(xù)由Hearts On Fire現(xiàn)任管理團隊領導。
由于“Hearts On Fire在海外的一些大城市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具有一定的品牌優(yōu)勢”,IGI(International Gemological Institute)上海首席代表姚遠表示,周大福收購Hearts On Fire,也是意在海外營銷渠道的拓展。
強化鉆飾類產品線
目前,周大福門店銷售的產品類型主要包括:黃金產品、珠寶鑲嵌首飾、鉑金/K金產品和鐘表四大類。
財報顯示,2014財年,周大福實現(xiàn)總收入774.07億港元。其中,黃金產品實現(xiàn)銷售收入473.6億港元,占總銷售額的61.2%;珠寶鑲嵌首飾實現(xiàn)銷售收入163.32億港元,占總銷售額的21.1%;鉑金/K金產品103.58億港元,鐘表實現(xiàn)銷售收入33.57億港元。
從數(shù)據(jù)的對比看,黃金產品的銷售仍然是周大福主要的收入來源。
不過,相比競爭對手周生生(19.2, 0.24, 1.27%, 實時行情)在鉆石方面有“全愛鉆”這樣切工精細的頂級鉆石品牌,姚遠對記者表示,周大福雖然營銷網絡較廣,門類也很齊全,但是在鉆石產品方面特色不足,缺乏滿足高端、對品質精益求精的客戶需求的鉆石品牌。
近年來,國際黃金期貨價格持續(xù)低迷,對于珠寶企業(yè)的黃金銷售的影響較大,而鉆石類產品的銷售呈爆發(fā)式增長,這樣的市場現(xiàn)狀,加速了黃金類飾品銷售商強化新的產品線。王雍認為,周大福收購Hearts On Fire是希望在鉆石產品上有所突破。
不過,王雍認為,消費者對周大福的認知主要放在“黃金產品”上,因此,要強化其鉆石類產品的品牌形象,收購完成后,周大福還將面臨一系列問題。
據(jù)王雍介紹,從整個行業(yè)而言,黃金類產品的毛利大概在20%,而鉆飾類產品的毛利是黃金類產品毛利的2倍,“就周大福來說,應該可以做到50%的毛利!
可見,發(fā)展“非黃金類”產品有利于改善周大福的利潤結構。
周大福收購Hearts On Fire,不僅能夠強化其鉆石類產品的品牌力度,還能夠獲得Hearts On Fire專有的切割打磨技術、世界級一流工藝及科技,以及內部設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