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玉雕擺件的收藏價值更高
芝齡賀壽
趙利平:玉雕的傳統題材以釋儒道為主,現在的題材相對豐富了很多,在題材上有沒有什么講究?
江春源:在計劃經濟時代,玉雕分為五大類:人物、花鳥、動物、花卉、“素活”。素活是玉文化中的一個術語,是由古代玉雕藝人根據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及有關器皿的造型演變而來的。素活的種類繁多,如鼎、鬲、簋、豆、爵、角、尊、觚、卣、觥、壺、瓶、盤、盂、匜等。
何明躍:現在的玉雕題材也可以大致分為幾類:第一個是佛神系列,包括釋迦牟尼像、彌勒佛、十八羅漢等等;第二個是動物系列,包括龍、鳳、虎等;第三個是植物系列,包括常見的花、葫蘆等;第四個是組合系列,將各種各樣的東西融合在一起,比如刻只喜鵲在梅花上面就是“喜上眉梢”;第五是十二生肖題材。現在玉器商場的產品擺設,基本上都是這個布局。當然,還有擺件、首飾、用具、掛件的分類方式。
江春源: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玉雕以掛件、首飾件為主,特別是翡翠,好東西都做成手鐲了。以前不是這樣的,好料基本上都是做成擺件,做擺件切下來的下腳料才做成小件。
趙利平:現在大部分人買玉器,首選還是首飾,買擺件的人少很多,有時一件擺件的價格,還不如一個手鐲貴。但擺件用料多、耗工也多,能不能理解為擺件的市場潛力更大?
江春源:做擺件肯定更費工夫,掏副手鐲只要注意盡量把好料保留下來就可以了,而做擺件需要整體考慮,挖臟去綹,物盡其用,充分展示一塊玉石最好的一面。
何明躍:但一般來說,買擺件的人比較傳統,男性較多。而女性購買主要以首飾為主,這才是消費的主力軍。但若論收藏價值,應該還是擺件的收藏價值更高。
趙利平:但現在市場上,已經很難見到料好工也好的玉雕擺件了。
江春源:現在追求經濟效益,做手鐲時間短,幾天就能完工,而做一件擺件至少要幾個月,大一點的擺件要幾年時間。再加上現在的原料也不容易獲得,很多人拿到一塊好料首先考慮能掏出幾對手鐲,很少拿來做擺件了。所以現在的擺件,能夠用上好玉料的越來越少了。一件好的玉雕擺件是藝術品,但一副首飾無論用料怎么好,它始終成不了藝術品。
C玉雕的好壞如何評判?
竹林七賢
趙利平:這一屆的“云峰杯”玉雕大賽,聽說經過初選篩選出268件入圍作品,最后又評出了97件獲獎作品。請問在評比的過程中,你們是以什么標準來評判一件玉雕作品的工好不好?
江春源:第一看用料,第二看造型創意,第三看內容。我們的共識是:做玉雕必須先會畫中國畫,不會畫中國畫的人,雕出來的東西沒有味道,只有匠氣,會畫中國畫的人,他的玉雕自然透出一股文氣。
能夠拿到金獎的那13件作品,在用料、造型和內容上都是過關的。但金獎作品也能分出高低,這就看作者的雕刻工藝了。
何明躍:我覺得金獎的獲獎作品,得分起碼都在90分以上。很多人可能會說,現在的玉石那么貴,在用料上不能苛求,但其實我們對玉雕選用材料的打分,主要是看用料是否合適,即使是很好的一塊料,如果題材沒用好也是不行的。比如說,拿一塊特別好的綠色翡翠雕了一個關公像,那這件玉雕就毀了,因為關公是要用紅色的玉石,不能是綠的。因此題材和用料之間要協調。
江春源:如果一味地追求好玉料,也會進入一個騎虎難下的境地,價格不菲的玉料,要么拿在手上把玩,要么制成玉器。如果用作把玩件,那的確就是奇石愛好者了。如果想做成玉器,如此高昂的玉價,又該以怎么樣的設計和制作來相配呢?
何明躍:工藝方面,我們的打分主要是看對稱性和精準度。什么是對稱性呢?就是看比例,人的臉、胳膊、腳之間的比例要準確。精準度則是看雕像的兩個鼻孔是不是一樣大,鼻梁正不正等。當然還看拋光工藝,如果僅僅是雕刻線條很好,但拋光不好,這樣的工藝也一般,拋光工藝講究的是面的光亮、平整,當然還有人是做成磨砂表面的,但表面也應該處理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