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鉆石切工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鉆石的外觀,特別是影響鉆石釋放的火彩。因此,消費者在追求克拉重量的同時,也越來越關注切工的好壞。通常來說,切工比率越接近完美,鉆石越能充分地反射、折射光線,鉆石也就越璀璨、越美麗。
鉆石俯視圖
標準圓鉆型切工(Round Brilliant Cut)
外形:圓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919年
市面上的鉆石琢型一般都是標準圓鉆型的。這種琢型共有58個小面。頂部的平面被稱為臺面,直徑最大的部位為腰圍,腰圍以上為冠部,腰圍以下為亭部。
海瑞溫斯頓圓形明亮式切工鉆戒
1919年安特衛普切割師(Marcel Tolkowsky)通過光學計算,繪出了一個圓鉆的切磨樣式,能很好了反映火彩、光澤,這種切磨共包括臺面、上腰和下腰小面、星小面、尖底共58個刻面,對25分以下的小鉆則無尖底,共在57個刻面,從而奠定了標準圓鉆型切割的基礎。但一顆四尖的原石,按這樣比率切割,損失的重量最多。因此這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托考夫斯基切割比率為:平均腰圍直徑:100%臺面:53.0%冠部高度:16.2%亭部高度43.1%冠部角度:34度30分亭部角度:40度45分這一切割比例奠定了鉆石理想切工的基礎。不同地區的切割比例有所差別。托考夫斯基切割也叫美國琢型,其他有德國琢型、歐洲琢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