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1.04克重的耳釘,手工費要80元。一個3.59克的金飾手工費要220元。春節前,各大金店和珠寶專柜前擠滿了前來購買金飾的市民,可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的手工費,讓不少市民有些發蒙:“到底這金飾品的手工費該怎么算?”
春節前,市民趙小姐想給母親買條金項鏈,柜臺標價為418元/克。買完回到家后,趙小姐根據項鏈的重量和單價進行對比,發現付出的數目不對,于是第二天又返回到店里咨詢,被告知該項鏈要另外收取60元的加工費。
無獨有偶,就在幾天前,市民張女士想把以前自己老款式3.86克的金戒指和一對金耳環,為女兒重新置換一個吊墜,可到商場才發現,置換并不劃算,不但每克要有5%—6%的損耗,而且還要加收手工費50元。那不如直接花錢買,張女士挑選了一個4.49克的吊墜。
可是,回家之后,張女士發現,發票上有“加工費80元”一項,張女士很不解,如果說置換需要再加工應該交一些手工費還可以理解,為什么自己新買的吊墜還要額外再交手工費。并且在購買時,營業員也未解釋和提及這項費用。
昨日,記者走訪了沈城部分金店發現,所銷售飾品的手工費收取五花八門。
在中街一家傳統金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如果直接購買黃金飾品沒有手工費,但如果以舊換新就要收取折舊費和手工費。而在另一家品牌珠寶店內,標簽上雖明碼標出金飾品的克數和手工費,但手工費卻沒有相應的標準,一款1.04克耳釘的手工費為80元,手工費占到了金飾品價格的一成半。相反一款2.55克耳環的手工費為60元,柜臺內手工費較高的是一款手工費為220元的3.59克金飾。銷售人員解釋說,手工費高低,不僅取決于克數大小,還有工藝的難易程度,并沒有固定的計算模式。
在一家商場的品牌珠寶專柜,除了明碼標價標出手工費的金飾外,還有部分金飾品標注為一口價。還有一些專柜,價簽上的手工費只簡單標注為一個“工”字,后面是60—80元不等的價格。
據介紹,從2011年開始,各大珠寶店里部分飾品的金價和工費開始分離。以前顧客買黃金飾品都是直接按每克金價(包含手工費)乘以重量(克)計算。現在實行金工分離,是將金價和加工費分別收取。金工分離后的金價為含稅、費的黃金原料價,加工費則由企業根據飾品的品種款式、工藝繁簡程度等收取。消費者不光要按重量和單價購買金飾,還需要額外支付從幾十元至幾百、上千元不等的加工費。
而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以3D技術為主的飾品,其手工費用相對較高。除了按件收取幾百到幾千元不等的手工費外,還有按克收取手工費的,價格也是千差萬別,最低每克收10元,最高達60元。面對千差萬別的收費標準,珠寶店的工作人員也說不清依據:“手工費標準是商品進貨時就已經核定好的,我們只是根據標簽上標注的費用收取。”
那么金飾品手工費的收取是否“有規可循”?沈陽一位珠寶銷售的業內人士介紹說:“目前,金飾品的手工費收取暫時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金飾品的手工費收取一般是按加工制作這款飾品的難易程度來制定的,但是如何來衡量手工工藝的價值,并沒有標準可依。至于將來能否出臺統一手工費標準,這位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目前市場上珠寶品牌較多,而且各家執行的依據不同,要想統一手工費收取標準,有一定難度。
沈陽市物價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我國物價法規上還沒有針對黃金飾品加工費的具體規定。雖然黃金飾品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國際金價影響,但最終零售價由市場規律調節,商家對黃金飾品有自主定價權,也就是說,金價+加工費的方式只是商家的一種定價策略,只要做到在醒目處明確標示,并提前告知消費者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商家應主動告知消費者收取費用的實際情況,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也應在問清楚加工費用后再購買,尤其是貨比三家的時候,最好將金價和加工費相加的總價進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