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國內佩戴胸針的氛圍如何?
任進(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大師):紀念章也是廣義胸針的一種,從這個意義上說毛主席像章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胸針。男人的軍功章也是胸針的一種,并不少見。但裝飾性的胸針少些,珠寶配飾里,按照普及程度,戒指、項鏈、耳飾、腕飾,胸針是最后一個。
新京報:裝飾性胸針在國內佩戴不多的原因是什么?
任進:首飾跟身體搭配總體沒有太大變化,可以貫穿用。而胸針更服飾化,搭配起來更難,每件衣服都要去配,成本太高,因此購買也要比較謹慎。
劉斐(珠寶設計師,FEILIU珠寶創始人):胸針還是被認為是在莊重場合佩戴,而非日常的裝點。胸針的宣傳力度沒有很大,源于人們的思維方式沒有改變。
新京報:怎樣的胸針目前看更受歡迎?
劉斐:更多的是比較女性化,柔美、平和,不太招搖,適于佩戴的。大家仍然是希望用胸針表達內斂,含蓄的狀態。大小和拇指差不多,也因為價格優勢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新京報:胸針設計的趨勢是什么?
吳林(上海收藏家協會副會長):一是出現了簡潔化,形式簡潔,但內容更深厚。二是高貴化,珠寶的鑲嵌比較多,這與中產階級的興起有關。三是系列化,受國際大牌的影響,與手鐲、耳環、戒指等開始配套設計。
新京報:胸針在國內外的收藏情況如何?
吳林:國際上佩戴和收藏的人比較多,國內收藏的人則比較少,是一塊文化價值的低洼地。胸針在人體重要的位置,是勇敢、個性化的文化符號,是非常有意思的收藏品,也會有很好的收藏前景。
新京報:您自己是否有收藏胸針?
吳林:我有兩個胸針,一是十年前,在第一屆上海珠寶玉石大會上,一個很好的朋友贈送的。鑲嵌有紅寶石和鉆石,戴上后就一直想到當時第一次大會艱難啟航的情形。另一件是2008年我接受美國比弗利市長邀請,參加文化活動,當時我寫的卡通書《猶太女孩在上海》引起很大反響。在有很多政要、藝術家、企業家參加的盛大的晚宴上,我把書贈送給了一對猶太老人,他們直接從胸前摘下胸針送給我,那是一個很漂亮的鹿,上面有紅白綠的寶石鑲嵌。
新京報:怎樣的胸針更值得收藏?
吳林:人們不喜歡戴一樣的東西,因此限量版的胸針值得關注,也要注意限量款的數量。二是大師的作品往往價值很高。三是胸針上鑲嵌的是真正的珠寶。四是注意文化傳承的力量,成功的閱歷可以通過胸針傳遞給你,從中吸取力量和智慧。五是胸針與胸章的結合。現在重要國際會議上胸章造價不低,也出自大師之手,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