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行Dr. Crott, 2012年5月12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第85屆拍賣會上,一枚獨一無二的珍藏朗格腕表高調落錘成交。這一枚搭配小號鉑金表殼和莊重黑色表盤的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首次是于1996年售出的,而在這一屆拍賣會上,則以令人咂舌的33萬歐元之高價成交,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鉑金版本腕錶僅限量發行50枚,這一枚是第45枚。這枚朗格珍貴腕表的拍賣記錄,比起當年這款手表的零售價高出了五倍之多。刷新自朗格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面世以來最高的拍賣記錄。
朗格「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 38.5 36毫米小號鉑金表殼及黑色表盤 NO 45/50,年份約1996 Dr. Crot拍賣行 2012年5月12日 EUR 330000
朗格表之所有受到來自世界各地鐘表收藏者的追捧,無與倫比的精湛制表技術和高水準的完美手工,以及品牌的歷史與傳奇都是朗格不可或缺的制勝利器。
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在靠近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的格拉蘇蒂小城建立Saxon精致制表工業。他于1845年一手創造朗格品牌。對每一枚朗格,費爾迪南多都不曾有半點懈怠。螺絲因定黃金套桶上有寶石軸承、藍鋼指針及鏍絲,這些統統為當時的朗格懷表增添了不少特色的裝飾。手工雕刻的擺輪夾板則為朗格表賦予了獨特的風格。手工雕花的擺輪夾板按傳統花卉圖案由大師手功制成,也正是因此,每一枚都流露出個人的風格,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精品,每一枚都與眾不同。正是這種對品質和手工的完美追求,讓朗格打造的懷表不僅質量出眾,外觀更是優雅完美,于是在歐洲的貴族當中享有盛譽。
十九世紀的歐洲是一個先驅者的樂園,冒險家的天堂。是屬于探險家和發明家的年代。人類對自然世界深入的探索與發現,正在地球上最偏遠的角落悄然開始。而在這些科學家和探險家的行囊里,朗格為他們提供了精準且清淅的時計裝備。朗格制表廠的六枚懷表曾伴隨著自然科學家埃里希馮德里 加爾斯基(Erich VonDrygalski)踏上了德國的首次南極探險之旅;另外的兩枚“大型天文臺表”則售給了德國斐德利希哈芬的齊柏林飛船生產廠,用于飛艇導航和航空交通的控制。
朗格自創建以來,一直遵循著創始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對精密制表業的精神信仰,即:用先進的科學知識來推動精密制表業的進步。朗格的第二代 RichardLange則被譽為鈹鎳合金游絲的精神之父,至今這種游絲技術尚被廣泛的應用于優質的機械計時器中。
到了1898年,凱瑟-威廉二世(Kaiser William II)則,特意向朗格表訂制一只高貴的懷表,作為造訪奧圖曼帝國時贈送給阿布杜勒-哈米德二世(Sultan Abdul Hamid II)的禮物。
然而,接下來的百年,朗格表的命運與德國的國運一樣多叵,經歷著兩次戰爭的摧殘,東西德的分裂,讓這個傳統的家族企業劃入到東德,成為全民共同資產,朗格表的商標也化為烏有,朗格制表廠不復存在,而成為人們記憶又感嘆的一個精密制表業的傳奇,
朗格的復生,要從冷戰的結束,東西德的統一說起。
二戰結束后,朗格收歸東德國有,制表廠沉默了40年,朗格之名也再不復見于于表盤之上。正因如此,鐫有朗格商標的懷表在收藏家圈子里更具傳奇色彩。1990年,東、西德拆掉了柏林墻完成了統一后,朗格表廠創始人的曾孫瓦爾特·朗格(Walter Lange)才得以重續朗格新世紀。朗格表的再一次生產,為朗格品牌的傳統注入了新的生命。朗格制表廠重新打響“德國制造”的美名,同時再一次登上精密制表工藝領袖地位,抗衡眾家著名瑞士豪華腕表品牌。
A. Lange& Sohne的崛起,除了以傳統德式機芯的優雅風格一新表壇氣象之外,還創造出一個接近完美的視覺印象,代表了對制表技藝和美學境界絕對專注的宣誓。由透明表背觀賞到這些機芯的玩家,鮮少有不會深迷其中的。重生的A. Lange & Sohne 為頂級制表領域建立了一套非常高的新標準,迫使很多瑞士大廠必須在產品上對它有所回應,而它對“完美工藝”的詮釋手法也為表廠與玩家帶來反思的契機∶A. Lange& Sohne 只制造機械表,只使用自制的機芯 (In House Movement),而且不同的表款系列必定使用不同的基礎機芯。A. Lange & Sohne 手表的所有機件都須經人工仔細精美打磨才算完工,因而成就出令人驚艷的機芯素質。
1994年,朗格品牌推出了重生后的第一批腕表旗艦系列lange 1。令人驚艷的偏心表盤設計已成為設計典范,已獲多項國際大獎,配置專利大日期顯示,雙發條盒,三天以上的動力儲存。當lange 1初次露面,朗格著名的大日歷窗口也首次亮相,它比傳統的一般裝置大了4倍左右,令人回想起約翰·克里斯迪昂·古特凱斯于1814年在德勒斯登為森帕歌劇院所制作的5分鐘數字鐘。
如今朗格的表藝巨匠均以手工嚴謹雕琢,以實心金或鉑金打造表殼,均配備自制高級機芯,全系列共有25種不同機芯,470多名員工每年僅制造出廠約5000枚腕表。新一代朗格表繼續體現優良的設計與質感,靈感來自鐘表歷史上著名的朗格懷表,包括以未經處理的德國銀精制而成的格拉蘇底3/4夾板、手工雕花擺輪橋板、藍鋼螺絲與k金套筒,并運用抗磨損的紅寶石軸承以固定維持齒輪運轉傳動的穩定。
每一枚朗格腕表都配置有特別的機芯,在方寸的空間內使用了近千枚零件,而幾乎所有的機芯零件都在工廠內自制完成,就連裝飾過程所需的工具與配件也在廠內自行制造。極板、橋板、杠桿、游絲、齒輪等,所有零件均由制表師們由手工精制而成,再以創作藝術品般的工序進行拋光打磨哪怕是隱藏在機芯內的零件。而每一枚的擺輪橋板亦以手工雕刻。所有機芯均經過二次組裝,第一次組裝后以五方位調校測試,然后再重新拆開,再次清潔每個零件,最后再以真正的藍鋼螺絲完成第二次組裝,并在出廠前經過幾周的精準度測試。
朗格的精湛技術與杰出工藝,不僅讓它在市場上備受矚目,同時,也讓它在名表拍賣會上盡顯王者魅力。除了這一次在法蘭克富拍賣上創下最高紀錄外,2011年10月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就拍出三款,四支朗格稀有腕表。其中,年份為2003年的GRAND LANGEA 1“Luna Mundi”一套兩支限量版,精致罕有的白金及粉紅金手動上鏈腕表,拍出了98萬港幣(93750歐元)。這一對朗格腕表,更是各自還具備,南極及北極月相盈虧和動力儲存顯示,全球限量101支,這一對是第No.25/101。
LANGEZEITWERK擁有一個具象征意義的名字,是一款象征絕對清晰易讀的腕表。尺寸無可匹敵的數字,即使匆匆一瞥亦能清晰讀取時間。輕輕的一聲滴答,在瞬間,分鐘顯示一歩一歩向前進,直至整點時間,腕表便會向前跳一大步。這時,三個數字盤全部立刻同時跳前一個單位。在這次拍賣會上,也這支精美稀有的白金手動上鏈跳時跳分腕表備動力儲存顯示的腕表,有不俗的成績,年份約2010,比其上市的的價值提高了40%,拍出680000港幣(65000歐元)。這支表,代表著朗格表的一個跨越,即由傳統的指針到清晰的數字讀取。也代表著朗格在機械制表領域里的不斷創新和探索。
275000港幣(26300歐元)拍出的朗格 1815MOONPHASE腕表,是為了紀念朗格表的創始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而生產的。1815月相表采用了一套特殊傳動比的齒輪,每個正月的誤差只有6.61秒。也就是說要經過1058年之后,月齡的實際誤差才會達到一天。這支紀念腕表,正是想要再一次表過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當初創立品牌時的初衷:用先進的科學知識來推動精密制表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