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洋生態下手
別忘了,對珠寶產業來說,許多運用的素材,如寶石和貴重金屬,本來就取材于自然環境,當環境有了負面影響,好比氣候變遷或是人為破壞因素,對它絕對是首當其沖的。關于這點,有鑒于過度開采對海洋生態系統所造成的破壞,Tiffany & Co.早在2002年即針對紅色及粉紅色珊瑚,宣布了“禁止銷售”政策,除了和非營利組織海洋保育所SeaWeb合作倡導保育,也大幅度地調整珊瑚的用量,取而代之的是以琺瑯等工藝技巧,揣摩出自然的繽紛色彩,并創造出更高的藝術價值。設計核心圍繞在珍珠的Mikimoto,當然得率先關心這片孕育出萬物的海洋;從1997年起,固定每年在圣誕節前夕推出年度特別設計商品,并將部份所得會捐予日本“國土綠化推進機構”,推動森林保護、水土保持,以及最重要的海水水質保育工作。
Voyages Extraordinaires - Tortue Marine ouverte造型胸針,Van Cleef & Arpels
另外,Van Cleef & Arpels,在Les Voyages Extraordinaires珠寶系列中,便以冒險奇幻小說家Jules Verne的作品《海底二萬里》為藍本,重塑著作里的明媚風光和珍異生物,而海龜便是其中一角,于是對此物種的保育,Van Cleef & Arpels選擇了和保護區基金會Peace Parks Foundation合作。同樣對海洋付出關心的,鐘表品牌IWC肯定當仁不讓。(不只如此,IWC還是少數從腕表制程到工廠建筑,皆具節能和環保規劃,并在幾年內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90%,更值得一提的是,還取得了“碳中和”認證的專業制表品牌之一)不同于上述,以設計素材或環保組織下手的方式,IWC資助了以英國籍冒險家David de Rothschild為首的探險隊伍,借著一艘名為“普拉斯提基號Plastiki”(沒錯,就是塑料的德文)的雙體船,靠著12,500個回收塑料瓶支撐漂浮,從舊金山航向雪梨橫越太平洋,盼以此喚起大眾對海洋塑料廢物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