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芙尼的秘密:訂婚鉆戒國標與最大黃鉆
170余年前的1837年,蒂芙尼(Tiffany)在美國紐約創立,時至今日,蒂芙尼早已是享譽全球的頂級珠寶品牌,它首創的六爪鑲嵌法,更是成為了訂婚鉆戒鑲嵌的國際標準。
蒂芙尼,這個品牌并沒有過硬的皇室關系,它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大獲成功,依賴于其精湛的工藝與華美的款式。
美麗來自罕有的材料
紐約第57街和第五大道的路口時,上午10點,蒂芙尼旗艦店高聳的拉絲不銹鋼大門徐徐打開,這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珠寶世界。用《蒂芙尼的早餐》女主角奧黛麗-赫本的話形容:“到那兒去轉轉總沒錯。”蒂芙尼上海公關部給出的數據,每年走進這扇大門的人超過150萬。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不宣之秘,而蒂芙尼最大的秘密,就隱藏在這家旗艦店的7樓珠寶制造工作室。與普通的制作工坊有所不同的是,這間略帶神秘色彩的工作室,仿佛將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創作室搬到了現代世界,小到一枚訂婚鉆戒(所鑲寶石在3克拉以上的戒指大多是在這里鑲嵌完成),大到全程需500小時方可完工的史隆伯杰(Schlumberger)項鏈,無論繁簡,都在這里被日復一日地精心雕琢。
在這里,讓-史隆伯杰設計出了鑲嵌蒂芙尼黃鉆的Ribbon Rosette項鏈,蒂芙尼受第一夫人林登?貝恩斯?約翰遜委托打造了一套白宮瓷器,設計師兼時裝模特艾爾莎?柏瑞蒂在蒂芙尼推出了珠寶系列……
大溪地的珍珠坦桑尼亞的藍寶石
蒂芙尼珠寶的采購是全球化的。根據蒂芙尼2010年年報顯示,蒂芙尼絕大多數鉆石,采購自博茨瓦納、加拿大、納米比亞、南非、塞拉利昂、俄羅斯和澳大利亞。鉆石加工等業務則在比利時、南非、博茨瓦納、納米比亞、毛里求斯和越南進行。其中,南非、博茨瓦納、納米比亞采取了第三方合資形式。
1969年蒂芙尼推出的坦桑石,是來自坦桑尼亞的一種閃爍著藍色光華的藍寶石,在其2010年具有象征性的一款藍寶石胸針中,由坦桑石構成的瓶型墜子完美演繹了現代奢華。而在當年另一款獲獎的胸針中,則采用了全球最稀有的天然海螺珍珠,單是鉆石平鋪就花了兩年的時間,胸針上的菊花花瓣由一只海螺殼雕刻而成,花瓣中心是一顆全球最稀有的天然海螺珍珠,據說,這顆珍珠是在法屬大溪地附近海域發現的。
確實,蒂芙尼沒有傲然的背景,它的成功正是依賴于其精湛的工藝與華美的設計。正如蒂芙尼創始人查爾斯的座右銘所言:“設計是經營的命脈。”
世界最大的蒂芙尼黃鉆
實際上,采用稀有材料一直是蒂芙尼的傳統。
1837年,查爾斯-路易斯-蒂芙尼(Charles Lewis Tiffany)與約翰-揚(John Young)在紐約的百老匯開設了一家文具及精品店,小店開業當天,營業額僅為4.98美元。
11年后,查爾斯從法國貴族手中收購了大量珍藏的精品鉆石,將寶石引進美國,他運用獨特的蒂芙尼鑲嵌工藝,重新設計了這些璀璨的寶石,蒂芙尼借此被媒體冠以“鉆石之王”的稱號。
1878年,也是蒂芙尼最富盛名的一年。這一年,查爾斯用18000美元從南非金伯利鉆礦,購得一枚287.42克拉的鉆石原石,這塊原石最終被切割成128.54克拉,并被命名為蒂芙尼黃鉆,成為世界上最大、最精美別致的黃鉆之一。
也同樣是在這一年,“蒂芙尼藍”首次出現在珠寶目錄Blue Book的封面上,標志性的蒂芙尼藍色禮盒,永遠伴隨著蒂芙尼珠寶。
1886年,蒂芙尼推出的訂婚鉆戒,首次將鉆石凸嵌于戒環之上,并由六個鉑金細爪固定,讓光線能夠進入寶石,最大程度地折射出奪目的光華,六爪鑲嵌法成為經典。
時到今天,在歷經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洗禮,蒂芙尼已然成為全球頂級珠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