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一世御用珠寶匠
在拿破侖登基的那一天,即1804年12月2日,約瑟芬皇后佩戴了瑰麗的珠寶首飾,包括一頂皇冠出席登基儀式。自此,佩戴冠冕作頭飾迅即成為宮廷貴族階級所仿效。及后,尼托也為拿破侖第二任妻子瑪麗露易絲皇后制造多頂冠冕。
以黃金、珍珠與珍貴寶石制成的冠冕,令其上的鉆石更加光芒四射。它們把眾人的目光帶到佩戴者的頭上。
浪漫主義大師
Jean-Baptiste Fossin及其兒子Jules均為浪漫主義珠寶的大師,他們制造了很多以大自然為素材的冠冕與頭飾。以不同花朵編織而成的花環、葉子與果實,以色彩繽紛的寶石制成,一束束羽毛、玉米、蝴蝶結等圖案,為歐洲貴族與美國名門女士加添一份巴黎韻味。
當時的皇室貴冑均被天才橫溢的CHAUMET珠寶匠所吸引著,當中包括貝力公爵夫人(Duchess de Berry)、法國國王Louis-Philippe家族、Eugenie de Montijo、與拿破侖侄女Mathilde Bonaparte公主成婚的俄國王子Anatole Demidoff等,而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更決定委任CHAUMET作為其御用珠寶匠。
美好年代(Belle Epoque)
1885年,Joseph Chaumet接任為工作坊的珠寶大師,并開始以他的姓氏作為公司的名稱。Joseph Chaumet更成為美好年代與自然主義的一代珠寶大師。
在美好年代,冠冕與羽飾被視為一種社會象征,多過一件時尚佩飾。而冠冕和羽飾也成為CHAUMET當時的大部分創作,由Joseph Chaumet所領導。這些作品愈趨輕盈,反映當時的技術的新發明與改良。
Bourbon Parma Tiara
創制于1885年的Colibri Aigrette羽飾,以紅寶石和鉆石制成;而1919年制成的「Bourbon Parma」冠冕,則是為了Edwige de la Rochefoucauld嫁給Bourbon Parma的Sixtus王子而訂制的結緡禮物。這兩頂冠冕充分展示Joseph Chaumet精湛的技術。
及后,當女士們開始以短發示人,采用時尚線條與幾何形狀的頭飾開始風靡一時,也成為Art Deco設計風格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