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清琺瑯圍屏式鐘
廣州是最重要的進口渠道 而且有最棒的匠人
清代最主要的鐘表貿易渠道,來自各地的采辦。由于“一口通商”管理體制的存在,粵海關和十三行成為最主要的通道。
清代通過廣州采辦的鐘表數量極為驚人,例如僅1791年便由粵海關進口大小自鳴鐘、時辰表和嵌表鼻煙壺1025項。
廣州博物館研究人員王成蘭表示,鐘表在中國被認知接受的速度是任何其他西方物品無法比擬的。作為采購鐘表最主要的口岸,廣州聰明的工匠們從西方鐘表中獲得啟發并陸續開設了自己的鐘表作坊。根據當時外國使臣的記載,“廣州工人模仿本領很高,他們能制造和修理鐘表,模仿西洋畫和水彩畫。廣州工匠所加工的銅片,質地精細,顏色光亮,遠遠超過歐洲方法所制造。”在廣州的外銷畫中,就有專門出售鐘表的鐘表店。
在清宮的造辦處,廣州的工匠和西洋匠手藝最精。廣匠不僅會制作表,而且通曉數學、音樂、繪畫等技藝。廣匠一般由廣東督撫選送入京,往往是民間鐘表制作的佼佼者。廣州既有本地工匠作坊,又有歐洲人開辦的鐘表工場,生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到了嘉慶時期,廣東粵海關每年都要向宮中進獻2~4件廣鐘。
廣州所造鐘表,造型大多是亭、臺、樓、閣、塔、葫蘆、花盆等形式,頂部及四角皆飾以花束。外殼為色彩鮮艷的銅胎琺瑯,并嵌以各色料石,通體裝飾得富麗堂皇。表現題材仍以我國傳統的富有吉祥寓意的祝頌太平、慶壽祈福為主。機械結構以發條、鏈條、塔輪組成動源系統,既能走時報點,又有轉花、跑人、卷簾、水法、奏樂等玩意。十八世紀后期,廣州所制鐘表已堪與英國鐘表相媲美,價格卻僅相當于英國鐘表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