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屬于“半路出家”的設計師,當年在職業學校學習素描、色彩、平面構成等美術基礎課。畢業后到一家國企工作,做過企業內刊的主編,總經理秘書,辦公室主管等,主要工作就是寫寫內部的文件、宣傳稿、領導們的演講稿、等等。2000年所在的國企改革,國家的企業變成了私人老板的。我失業后才來深圳尋找發展機會,我以27歲的高齡進入這個行業。剛開始是在一間手工制版的小作坊畫圖,改圖、變款式。2004年才進入千禧之星珠寶工作了兩年,上班畫手繪圖。下班后學習JCAD軟件,沒有電腦,就去附近的一家電腦培訓中心“租機”(在規定的時間內上機),沒有老師,就自學,沒有教材,就自己摸索。我比較笨,自己摸索了兩個月后才把三條線變成了一個具有光影效果的三維實體。后來進入鉆之韻工作了六年多,一直用JCAD軟件做設計,畫效果圖、做版。在九年的珠寶設計工作中,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源于自己的堅持。
在深圳珠寶首飾廠做珠寶設計壓力是很大的,沒有自由,除了嚴格的工作時間外,有些工廠上下班還會搜身,只準穿拖鞋和沒有口袋的制服進出工廠,我曾經在XXX工作過兩個月,我喜歡自由,上班時帶了一本珠寶設計雜志進入工廠,下班帶出了工廠,不但被老板解雇,還扣300多元的工資,理由是違反廠規。這是最真實的故事,至今我仍然珍藏著那張扣工資的罰款單,罰款單上有廠長和老板的簽名和罰款原因。我并沒有憎恨或者抱怨,我只想保留自己珠寶設計生涯中的一個故事,同時也因為這種罰款單見證著深圳珠寶產業文明的成長,也見證著中國農民工城市化的艱辛之路。在深圳珠寶首飾廠工作的設計師環境是很惡劣的,中國勞工的生存環境是惡劣的,沒有堅強不屈的意志是做不下去的,無法在繁華的都市中立足。值得欣慰的是這兩年情況有所改變。事實上,深圳珠寶企業的老板或管理者也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產業的進步源于管理者觀念的改變,但更大的進步是源于管理層的換代,第一代的創業者已經到了退休年齡而開始退出這個行業的舞臺。他們的子女們接過了家族企業的管理權,漸漸形成了這個產業第二代的管理者,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年輕而富有活力、高學歷并具有國際視野,具備現代企業的營運能力,有些甚至是海歸,他們是這個產業的新生力量。
珠寶之家:您的創作理念是怎樣的,您怎么看待珠寶和珠寶設計?
葉志華:第一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理念這個提法比較抽象,我也搞不清理念到底是什么。第二個問題。我認為珠寶就是一種貴重的飾物,是一種身份符號,有的傳達情感,有的展現個性,有的展現品位。珠寶設計就是通過造型語言和情感表達提升其符號價值。
珠寶之家:您有沒有自己一貫的創作風格,或者您當下的創作風格是什么,能跟我們簡單的介紹嗎?
葉志華:如果以造型語言的風格來定義的話,我認為我的創作是屬于現代主義的。從“建筑”系列到漢字與書法展中的“魚”。都能找到現代主義的特征。現代主義語言特征為:機器感強,絕對的理性、功能至上,沒有任何多余的裝飾性,造型的特點是抽象的幾何形,甚至是非幾何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