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之家:您自己怎么看待和評價《龍》這個作品?
許二建:“龍”字作品是非形非字、即形即字的設計,是在傳統首飾設計概念和方法基礎上的進步。它把字和形完美地呈現在同一設計中,而且二者還要互相融合、協調,不沖突,這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個作品只是我對追求形式美感和文化美感最佳融合的一種思考,是號召和提倡設計應該做更深層次的文化訴求和審美情趣的拋磚引玉之作。
珠寶之家:您對這次作品展中的那件作品印象最深?為什么?
許二建:應當來講,這次漢字與書法首飾設計作品展所有參與的設計師都很優秀。我們從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進行中國元素的當代首飾設計展現,探尋首飾設計新的可能性。傳統文化的當代設計,是當今全球設計師共同的設計話題和研究方向。TTF珠寶能夠敢為天下先,把書法和漢字元素引用到當代首飾設計中來,并竭力推出中國本土獨立設計師,建立中國珠寶設計信心和品牌競爭優勢,努力爭取國際珠寶設計和審美取向的話語權,這一點意義非常重大。這次書法系列作品,體現了中國部分本土設計師對中國元素的當代首飾設計的理解和視角,也即此拋磚引玉,期許有更多的設計師和優秀珠寶企業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來,期待國際舞臺上將來有更多的帶有中國標簽的作品出現。
珠寶之家:參加本次“漢字及書法首飾主題設計”,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許二建:近十年來,中國珠寶從無設計到有設計,從盲目跟從到自主研發,從同質化到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特色。應該說,中國珠寶在逐漸的走向成熟。這個過程,離不開設計師的不懈堅持和企業同仁的推陳出新。漢字及書法首飾設計作品展,它不僅讓我們從設計元素的運用到工藝技法的革新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讓我們見識了TTF打造屬于企業名片的特色品牌形象的不懈堅持。這一寶貴經驗,值得中國珠寶設計師去研究和探討,也值得其他珠寶企業取鑒。
珠寶之家:縱觀您的很多作品,都精彩完美的呈現了中國元素。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您覺得年輕的珠寶設計師們,應該如何選擇和演繹中國元素?
許二建:就如您所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除去失傳的工藝和文化分支,單單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就值得我們用畢生的經歷去探索和學習。借鑒不是套用,傳承不是繼承。如何能讓如此龐大繁雜的文化體系在當今的時代得以傳承和壯大并發掘出更大的文化價值,是我們所有設計和藝術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現代的設計體系和理論法則來源于西方國家,所以我們不得不談“中西合璧”;怎么“合”至關重要!如果把西方設計法則比喻成人的骨骼,那么我們東方厚重的文化積淀就是人的血肉;骨骼離開了血肉可以成形,但不能存活;血肉離開了骨骼可以存活,但不能成形;所以如何把東方的文化體系嫁接到西方的設計法則中去,卻又不顯得矯揉造作,拖沓冗長,使其成為完整的有生命的完美的形,就是中國元素的當代首飾設計展現的直接目標。如何有取舍的選擇和演繹,那就是見仁見智的事了。可能說,你的畢生所經歷的和你所認知的并理解的越多越透的中國文化,你做的會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