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行業暗藏很多"潛規則"。
黃金在資本市場翩翩起舞,“黃金周”也變成了真正的黃金周。商務局統計:國慶期間,受婚慶集中以及黃金投資熱的拉動,島城金銀珠寶類銷售 6760 萬元,同比增長28.7%。黃金珠寶熱銷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珠寶首飾店存在很多“潛規則”:有的千足金首飾配件不純,但卻冒充千足金出售;珠寶首飾店利潤大頭并非來自黃金,主要是靠各種“石頭”賺錢;各金店收取標準不一的加工費、回購費沒有相關標準;就連去金店打工,也有諸多規矩。
千足金首飾含“900”合金
黃金在“透明”的背后,卻暗藏著許多貓膩。9日,市民成先生在香港中路一家周大福珠寶店挑選首飾時,發現一個標重2.78g的千足金耳釘后面,有一個耳塞,耳塞上面標有“AU900”的字樣,顯然首飾主體和配件成分不一。工作人員袁先生對他說,這是一款純正的千足金首飾。而耳塞和耳釘一共2.78g,都按千足金計價。“耳釘是99.9%的含金量,耳塞只有90%的含金量,在金價這么高的情況下,珠寶店的這種行為不是揩消費者的油嗎?”成先生有一絲不解。
記者調查發現,多個金店都存在這種現象。盧金匠珠寶店工作人員朱女士說,耳釘后面的耳塞雖然不是千足金,卻按千足金計價,但消費者在回來兌換的時候還是加上耳塞一起稱重,因此,他們的銷售過程并沒有什么問題。
青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黃金珠寶飾品監督檢驗站副站長劉平說,足金、千足金較軟,若以此做耳釘上的軸、手鐲上的搭扣等配件,容易脫落、損壞,所以一般要加些銅、錫等原料,增加其硬度和彈性,這種做法國家是允許的。但國家沒有相關規定指出黃金配件可以按足金價格來銷售。珠寶店的這種做法,是一種行業的潛規則。
加工費折舊費各家不一
消費者都知道,去金店購買黃金首飾,除了要按標價計算外,還要交一筆或多或少的加工費。黃金周期間,在周大福,記者看到當天金飾品的報價是每克355元。工作人員介紹說,首飾的工本費不一樣,有的每克80元,有的每克160元,價格不一。這個工本費的差別主要根據加工工藝的難易程度來計算。
在周大福店記者還發現,只要是黃金就可以兌換,兌換的時候只能兌換超過原重25%的商品,一克加工費要25元。比如自己的黃金首飾重10克,在兌換的時候就得兌換高于12.5克的黃金飾品。
在中銀鉆飾專柜前,記者了解到,中銀鉆飾只收取本店銷售的黃金進行兌換,不收取別的店里的,千足金如果是近幾天買的話,兌換價340元一克,并且免費兌換。如果是以前在中銀鉆飾買的話要收取5%的損耗費。而在盧金匠,則不收取任何工本費,千足金一克355元,配件當千足金稱重量。但在以后兌換的時候一克要收取28元的加工費,如果是以前在本店買的黃金換購的話一克要收取10元的加工費。
珠寶店不靠金飾賺錢?
對珠寶店來說,黃金首飾只是一個穩定的利潤來源,卻不是主要的利潤來源。“開一個珠寶店一年要二三百萬元的費用,一克黃金賺三五十元,一年需要賣多少才能賺出成本啊。”招遠一家珠寶商對記者說,珠寶店賣黃金,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別看我們把黃金都擺在顯眼的位置上,其實真正靠黃金賺錢很難。由于現在金價比較透明,所以黃金飾品的價格除了加工費之外,一克黃金能有幾元錢的利潤就不錯了。如果金價一直上漲還好點,金店能靠差價賺點。黃金有價玉無價,珠寶店黃金首飾加價有限,但翡翠、玉石等加價就說不清楚了。”
招遠黃金珠寶首飾城一位商戶對記者說,他一年的銷售額在200萬元左右,其中黃金首飾批發超過了一半,但貢獻的利潤不足四分之一。“要賺錢,還是要靠賣‘石頭’,賣‘石頭’這活利潤大,‘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有的金店打工需交押金
珠寶店所售商品比較貴重,因此去珠寶店工作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了的,島城各珠寶店在選人的時候,也會遵循一些“規矩”。“珠寶行業和一般的超市銷售人員不同,要求要多得多。一般去珠寶店打工需要交納一定的押金,并且只要本地人,因為外地人不好監督。”島城一家珠寶店負責人對記者說。
周大福專賣店工作人員袁先生告訴記者 ,在周大福珠寶店打工不需要交付押金,只要交付身份證 、戶口本以及家庭的一些詳細資料就可以了,最好是青島本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