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玉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具有其他省市不可比擬的優勢。據云南省珠寶協會提供的數據,目前,云南大小珠寶企業和加工企業、經營戶已超過10000家,從業人員近60萬。據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珠寶玉石檢測中心統計,單件價格在3000元以上的翡翠送檢量,2005年全省僅60萬件,2008年已突破100萬件;再加上大量單價在3000元以下不用送檢的成品,云南以翡翠為特色的珠寶玉石產業已形成一個年銷售額穩定在180億元以上的重要經濟產業。
近年來,云南石產業發展迅速,其中,珠寶玉石產業的發展尤為突出。云南“石產業”在全國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珠寶產業在中國是重要的生力軍,有著令人驕傲的產業歷史和文化積淀。
2004年,云南省珠寶玉石的銷售總額約為60億元,2007年達到100億元,2009年突破了180億元。
據云南省珠寶協會預計,到2012年,僅珠寶玉石產業一項的產業規模將達到30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60萬人;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屆時,珠寶玉石產業將成為云南又一特色優勢產業,云南將成為中國珠寶玉石產業大省和世界重要的珠寶集散中心和產業加工中心。
從地理條件上看,云南是溝通中國內地與東南亞、南亞及印度洋沿岸國家最為便捷的陸上通道,這些國家是世界上主要的珠寶玉石原料出產地,這是云南珠寶產業發展的傳統優勢。
除了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外,云南珠寶玉石產業的市場基礎也很龐大。2009年,云南接待游客近1.1億人次,這些游客大多具備較強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能力,是珠寶消費市場的主力軍。據專家分析,由于歷史文化的認同,云南長期占據翡翠零售市場終端的優勢,廣東境內加工的翡翠玉器,60%以上必須回流到云南實現銷售。近年來,盡管原料貿易和加工中心不斷轉移,云南依舊牢牢把握著玉石零售市場的龍頭。翡翠零售“玉回云南”是不爭的事實。
“玉回云南”,在云南有“群眾基礎”,鄢雨晨認為,廣東雖然發展成了全國的玉石加工中心,但玉的品牌形象依然在云南。很多人到廣東,并不會想著去買玉,買玉到云南,卻是很多人的選擇,包括廣東人,他們買玉,一般也是來云南。廣東雖然形成了玉石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但廣東的玉文化卻并不如云南,在廣東,很多人不懂玉。買玉到云南,是市場競爭中的主動選擇。(張麗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