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產品如今已不是大人的“專屬物”,今年的兒童節北京市場就出現了“兒童飾品專柜”,而且據說生意好得直追“情人節”。然而繁榮的兒童珠寶市場背后卻是隱憂,專家指出,兒童飾品對孩子來說就是奢侈品,家長的一擲千金很容易誤導孩子產生“拜金”心理,對其成長不利。
現象
送“珠寶”成為家長新選擇
馬上就要迎來“六一”兒童節了,父母們都在絞盡腦汁考慮送個特別的禮物給孩子。“送衣服玩具不如送黃金,衣服能穿幾年?玩具新鮮勁兒一過還不是被扔到一邊?金飾品就不一樣了,既體面還能保值”,在北京菜百公司,正在為寶貝女兒選掛墜的錢女士對記者說。
“現在送兒童金飾品時髦又保值”,在這一消費心理之下,兒童飾品市場越來越繁榮。在一些珠寶店,兒童項鏈、手鏈、長命鎖等各種各樣的兒童首飾款式新穎,有的家長買金買銀,還有的買塊玉佛,于是一個個小朋友被打造成“金童玉女”。
探究
補償心理促成市場火爆
據專家分析,家長的補償心理推進了兒童珠寶市場的火爆,F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再加上家長們平時工作忙,少有時間陪孩子,使得不少家長心理上有負疚感,于是便通過買“大禮”、“狠消費”來“補償”孩子。另外,現在的父母許多在孩提時代過得并不富裕,因此“讓孩子過得比我好”的想法,也促使家長毫不猶豫地掏腰包,讓孩子享受自己兒童時期沒有過的消費。
現象
商場專設“兒童飾品專柜”
在國華商場的兒童飾品專柜,記者看到這里的“童飾”還真不少,有生肖鎖、百福鎖、出入平安好運鎖、長命百歲祈福鎖,除了這些傳統的長命鎖飾品,一種名為“搖搖木馬”的黃金吊墜最搶眼,造型是小朋友喜愛的卡通木馬,克重最小僅為兩克。家住廣渠門的吳女士,一次就買了3件木馬吊墜,說是送給3個小孫女的禮物。
記者發現,就連黃金投資柜臺,也擺出了新型兒童純金錢幣。錢幣正面印有“鯉躍龍門”,背面印有“富貴平安”,寓意孩子奮發向上、早日成材,規格最小只有5克。
“因為臨近兒童節,現在生意不錯”,營業員告訴記者,雖然近期黃金價格有所上漲,但是銷售卻絲毫沒受影響,尤其是最近幾天來選購兒童飾品的顧客多了不少。其中,小克重的、卡通、生肖的小掛件賣得最好,像木馬吊墜每天都能售出幾十件。
探究
有需求就有市場
國華商場黃金部經理劉穎告訴記者,兒童黃金飾品消費可以說是長年堅挺。孩子滿月、過百天、周歲、生日、成人以及過年,都會有家長和長輩給添上一些黃金飾品。不少顧客認為,送黃金飾品就是“送財富”,在表達心意的同時,還能保值,因此“現在兒童金飾品消費直追情侶消費”。
專家觀點
過早接觸“奢侈”不利成長
然而,兒童珠寶市場繁榮的背后卻是隱憂。盡管成人們認為孩子“穿金戴玉”顯得貴氣十足,但專家指出,兒童過早佩戴飾品不僅有危險,而且還容易產生奢侈、“拜金”心理。
空軍總醫院一位外科醫生對記者說,兒童皮膚比較嬌嫩,戴上項鏈、戒指、手鐲等飾品,可能會造成擦痕,特別是小孩愛將小玩意含在嘴里,很容易產生危險。較緊的首飾,也不利于兒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長發育。記者同時了解到,心理學家也不贊成送給孩子比較貴重的飾品,認為這樣讓孩子過早接觸“金錢”,容易讓孩子產生攀比、拜金的心理,不利于兒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