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云南館
兩件恐龍化石
云南館的鎮館之寶是兩件恐龍化石。它們來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的世界恐龍谷,分別是巨型祿豐龍化石和許氏祿豐龍化石。
小資料:這兩具恐龍化石一小一大,小的是許氏祿豐龍,體長6.4米,站高2.5米,生存于距今約2億年的三疊紀晚期至侏羅紀早期。大的稱為巨型祿豐龍,體長10米、站高4米,生存于侏羅紀早期。兩者均屬原蜥腳類、植食性恐龍。
-寧夏館
西夏鎏金銅牛
“鎏金銅牛”是寧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西夏藝術品中的珍品。為出外展覽,寧夏博物館為它上了2億元的保險,專家則說,它是無價之寶。中學歷史教科書里談到古代“鎏金”技術時,就是以此牛作為配圖和解說對象的。
小資料:“鎏金銅牛”身長1.2米,重188公斤,牛身橫臥,頭上兩角弧度優美,兩眼圓睜,全身折射出柔和的金色光芒。
-廣西館
“珍珠神女”雕像
廣西館的鎮館之寶是一座名為“珍珠神女”的雕像,她頭戴的皇冠由228顆南珠、1880枚鉆石和18K黃鉑金鑲嵌而成,上面的珍珠最小的直徑6毫米,最大的直徑15毫米,堪稱“海之皇冠”。
小資料:“神女”手心里的那顆珍珠,直徑約有25毫米,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大的天然珍珠,號稱“南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