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里,族人用各式貝殼,甚至動物的牙齒來裝飾自己,同時也用來區分他們在族里的不同地位;古羅馬時期,由于珍珠的稀少,老百姓被禁止佩戴珍珠,珍珠只為王室所獨有;清代帝王對翡翠的癡迷竟然也使得西方掀起了“東方翡翠熱”,一時成為西方達官貴人名媛競相搶購的收藏品。然而,珠寶又何止只定義為價值連城的稀有之物,傳遞內心深處的愛慕之心和背后非同尋常的故事,才真正賦予了珠寶生命。
星形胸針byErnestBlyth1963
每當我們面對愛情時,常規的邏輯定律總是不知去向,愛情成為了我們生命的血液,珠寶從古至今都傳誦著愛情的宣言,而表達愛意,并不是只有用那些昂貴的材質才是唯一選擇。比如古時候,情侶們就把心愛人的頭發珍藏起來稱為“青絲”,以表思念之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由于貴重金屬的奇缺,K金、鉑金首飾顯得更加珍貴,同時在設計上又受后現代主義的影響,德國的巴爾豪斯把后現代藝術風格帶到了珠寶歷史上新的舞臺,玻璃、塑料、銅、鋁、不銹鋼等各種材質都紛紛成為歐洲珠寶設計師們的新寵。
一切從60年代開始當英國的DeBeers在1961年舉行了第一次國際首飾設計大賽后,珠寶設計開始對新材料、新設計進行大膽嘗試,并結合了從未見過的雕塑藝術和想象藝術。
玫瑰戒指2009
非主流的70年代隨著西方經濟的大蕭條,工業化大生產的低成本的飾品成為主流。在POP藝術風潮的影響下,如彩虹般的各色PVC、塑料等材料被廣泛用于裝飾首飾上。珠寶設計也更進一步與時尚結合了起來。隨著各種非主流文化的涌現,朋克、嬉皮,70年代的珠寶更接近生活,褪去了華麗奢侈的那一面。80、90年代的多元化西方經濟的復蘇,如雨后春筍般的藝術廊、博物館、藝術珠寶專賣店成為新興的珠寶設計師們展示他們才華的窗口。流行樂對整個人類文化的沖擊,麥當娜、杰克遜的廣受歡迎,個性化時裝設計對此行業的強大沖擊,新興時裝設計師品牌不斷誕生,CK、Gucci、VivianWestwood、PaulSmithModernJewelry珠寶的設計匯集了空前的多元化。藝術類、時尚類、另類和奢侈類都以不同材料、設計方式演繹著他們對珠寶藝術的理解,開始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景象。珠寶又以新的姿態慢慢地、悄悄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PVC及鋼質折疊項鏈1982
個性飛揚的今天經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對珠寶設計的要求更是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理念、新的創意、新的技術都被運用到珠寶設計上。珠寶與時尚更緊密地結合,創造了更多的經典珠寶作品。“藝術”提高了人類的思維、智慧和文明,“現代珠寶”也因此不再是權勢的專屬品,而更多地成為傳達個人情感和展示內心世界的窗口,所以個性化的設計成為今天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