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在上海珠寶業消失了一個甲子的“金鑲玉”技術,將搭乘2010上海世博會特許產品的快車重返上海灘。
此次向世博會提出特許產品申報的,是福建莆田一家叫“華昌珠寶”的企業。盡管申報時間很晚,幾近趕了個“末班車”,但有關部門還是以最快速度辦了特許審批。這項工藝被國家首飾標準化委員會定格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
歷史資料證明,上世紀50年代初期,掌握“金鑲玉”突出技術的藝人是一位名叫“張阿岳”的莆田人,而此次申報的,正是這位老藝人的嫡孫張國王先生。
張國王介紹,為籌備生產,去年,上海黃金交易所為他的企業提供了數以噸計的黃金原料;今年,上海多個大中專院校與他合作“金鑲玉”創意人才的培養。有現代化科技作為支撐,“金鑲玉”世博特許產品很快就能在老廟黃金、亞一金店、東華美鉆、珠玉匯市、今亞金店、九洲黃金、豫園商城、華寶樓等上海知名的金店銀樓與消費者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