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貝四路的珠寶交易市場內,幾名顧客在商店的柜臺前挑首飾。
“中國珠寶看深圳,深圳珠寶看羅湖”。在九大基地中,如果要評出最成功、效益最好的基地,當屬深圳市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基地。投入1.48億元建成的水貝珠寶產業基地,自2004年8月掛牌以來,現在的生產及交易量占全國市場份額的五成以上,擁有黃金珠寶“中國名牌產品”24個,占全國52個的46%。通過基地的集聚效應,這里匯聚了1500多家珠寶企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占據全國珠寶首飾行業龍頭老大地位。
珠寶消費逆市增長210.6%
1月17日中午,記者在田貝四路的珠寶交易市場看到,狹窄的道路邊珠寶商店林立,福麟等品牌珠寶都掛起大幅的廣告牌,推介2010年最新款式的項鏈、戒指等。在商店的每個柜臺前,都有幾名顧客在挑首飾,金燦燦的首飾在透明的玻璃柜臺中特別耀眼。據工作人員介紹,現在買金的消費者很多,到年底生意特別好。據深圳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珠寶消費并沒有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削減,反而逆市大幅增長,去年前11個月的黃金珠寶消費呈現210.6%的快速增長。
“中國珠寶看深圳,深圳珠寶看羅湖”,在快速增長的珠寶消費中,過半商品出自水貝珠寶產業基地的企業。根據羅湖區貿工局統計,在羅湖珠寶產業集聚基地內,已經匯集了1500多家黃金珠寶生產經營單位,銷量占國內市場份額50%左右,集聚地全行業黃金加工量約占上海黃金交易所全年交割量的70%,鉑金加工量占上海鉑金交易所交割量的70%,鉆石用量占上海鉆石交易所全年交割量的60%-70%。水貝珠寶項鏈街區已發展到占地近110萬平方米的珠寶產業集散地,匯集了上千家知名珠寶企業。
2008年,被稱為業界“航母”的周大生珠寶將“家”安在了水貝。2009年文博會期間,中國黃金集團、沈陽萃華等知名中國品牌、老字號宣布正式進駐珠寶基地,標志著水貝珠寶基地的魅力再次提升。對比4年前,這片基地內的珠寶企業只有300多家,水貝珠寶項鏈街僅60萬平方米。羅湖區區長魯毅曾表示,水貝項鏈街區的集聚效應不斷增強,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正在推進,成為全國黃金珠寶企業最集中、產業鏈最完善的區域。
離不開政府大力扶持
從開始建設,到產生效益并越來越紅火。與深圳其他產業基地相比,珠寶產業集聚基地無疑走在了最前面,為什么其他基地都不如珠寶基地成功?
記者了解到,土地問題的順利解決是基地建設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羅湖區貿工局人員介紹,其他的基地基本上是在關外另起爐灶,重新劃出一塊專門用地,征地拆遷完成后才能開始建設,無疑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資金等成本,有的基地往往耽擱數年而無法推進;而珠寶基地則就地取材,基于原來的珠寶企業集中的基礎上,加以因勢利導,形成自發的集聚效應。與完全重新開發一塊土地相比,珠寶基地的開發時間大為縮短,這是其他基地基本無法具備的先天條件。
此外,水貝珠寶交易中心的設立,對吸引珠寶企業進駐,實現一站式采購具有極大的吸引作用。集珠寶首飾研發、設計、交易、銷售、旅游觀光及珠寶文化傳播于一體的水貝珠寶交易中心,一直被業界視為使深圳珠寶抱團形成與上海珠寶抗衡的根據地。整個交易中心共3層1萬多平方米的經營面積,擁有黃金、鉑金、鑲嵌、銀飾、翡翠、珍珠、寶石、首飾器材等10多個經營區域。“有了交易中心,采購商就能實現一站式采購”,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郭曉飛表示,這是多年來水貝能集聚大量企業的重要因素之一。
記者了解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極大地促進了珠寶產業基地的發展。羅湖區將金融、商貿物流、黃金珠寶和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四大重點支柱產業予以重點發展,成立之初,深圳市、羅湖區分別在財力資金上給予資助。從2004年至今,深圳市、羅湖區兩級政府共投入1.48億元資金用于集聚基地配套建設資金。羅湖區還設立了珠寶專項資金,通過貼息的方式用于珠寶企業生產設備的更新和改造。此外,政府還先后制定和頒布了若干鼓勵措施,引導集聚基地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由政府出資建設集聚基地公共研發中心等,為產業聚集基地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金融危機期間,作為奢侈品、裝飾品行列的珠寶業也感受到寒意。羅湖區出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33條措施,從投資、消費、企業融資、貨款擔保補貼、創新獎勵、招商引資、企業服務等各個方面為企業減負。此后還通過積極扶持“水貝珠寶項鏈街區”承辦文博會分會場,鼓勵珠寶產業拓展內銷市場。同時,政府還進一步強化與珠寶企業聯系溝通和對話機制,及時幫助珠寶企業解決困難。有了政府的扶持,深圳珠寶魅力不減。在去年9月1日開幕的第五屆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上,羅湖區派出了陣容強大的“珠寶軍團”,開幕當天,5家黃金珠寶企業即與吉林當地商家簽下了總額達18億元的訂單,成為東北亞博覽會的一大亮點。
珠寶產業醞釀新格局
但是與特區內其他產業一樣,隨著羅湖經濟的發展,租金、價格的上漲,令珠寶加工制造企業感覺到壓力。位于水貝的吉盟首飾公司表示,將在1-2年內將公司搬到惠州,而將銷售部分留在深圳。遷移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市區規劃發展商業地產,無論從土地的利用效益,還是從環保的因素考慮,都應該搬。據悉,目前水貝廠房的租約改為一年一簽,珠寶加工企業正陸續遷離深圳。
事實上,深圳本土珠寶市場的競爭也是暗流涌動。在2009年舉行的第五屆文博會上,中飾珠寶文化創意中心、中裕冠投資中華寶玉石精品(深圳)國際博覽交易中心、龍崗寶福珠寶文化產業園紛紛亮相,并成為文博會的分會場,被視為深圳珠寶界的新生力量,將挑戰水貝珠寶的地位。有媒體甚至預測,今后只去水貝買珠寶的現象可能發生改變。
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郭曉飛則認為,深圳珠寶以羅湖水貝為中心的格局在3-5年內將不會發生改變。雖然在市區的成本上漲是事實,但是制造業的轉移有個過程,不可能一下就發生巨大改變。水貝畢竟通過20多年的發展才形成這樣的產業格局,有完整的產業鏈,采購商一來就能“一站式”采購,而且羅湖區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其他的珠寶基地一般只是一棟樓,遠沒有水貝的產業鏈完善”,郭曉飛表示,轉移的多是加工企業,從事品牌生產的企業依然會留在水貝。
此外,深圳整個珠寶行業的生存方式也正在受到新的挑戰,以往由于金價不公開,珠寶企業之間形成了價格聯盟,人們無從了解底價,信息不對稱,自然金銀珠寶的利潤也相對豐厚。然而現在每天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網絡等了解金價的變化,價格接近透明,以往的價格聯盟不攻自破,消費者輕易獲得了定價權。結婚鉆戒網等珠寶與電子商務結合的新型網站,更是將珠寶的底價暴露得一覽無遺。以往靠信息不明了,打低價戰獲取市場份額的招數已經失效。如何創造品牌,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與新興商業形式相結合實現新的發展,是珠寶產業面臨的下一個課題。
■基地簡介
深圳市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基地位于深圳市羅湖區水貝-萬山工業區,總面積為56.63萬平方米。一期建設的基地位于羅湖水貝工業區,集研發設計、制造生產、展示交易和文化交流于一體,被授予“廣東省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和“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