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資本市場最辛苦的一年,卻是黃金市場最‘肥’的一年。”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區董事總經理鄭良豪說,“當然,這要分情況看,你是首飾加工廠的老板,還是投資行業的巨擘。”
昨日,在與上海黃金交易所一街之隔的威斯汀大酒店[11.38 1.79%],鄭良豪和世界黃金協會董事總經理陶圣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分享了2009年全球黃金供需“冷暖變化”,并揭開了黃金ETF產品的“神秘面紗”。
危機改變世道
“一場全球金融危機徹底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也讓黃金市場發生了結構性變化。”鄭良豪說,具體表現為“全球黃金首飾需求下降,投資需求上升”。
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作為黃金整體需求主力軍的黃金首飾需求份額為49%,去年同期的占比是64%;相比之下,投資需求份額由去年同期的26%上升至42%。以價值計算,過去10年黃金需求持續走高,其中,2008年黃金需求總量高達3658噸。
究其原因,鄭良豪認為,金融危機正是黃金市場結構調整的始作俑者。他進一步分析到,危機使全球黃金主要消費國的消費者收入下降,他們不得不壓縮非日常用品包括黃金首飾的消費。與此同時,投資者重新認識到黃金的保值作用,開始將其作為財富增長的工具。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各國央行開始轉變對黃金儲備的看法。鄭良豪告訴記者,“10年前,英國央行曾經拋售400盎司黃金,現在他們再也不會這樣做了。事實上,過去幾個月中,各國央行紛紛由黃金凈售出方向凈購買方轉變。
資料顯示,從古至今,已經確認的地上存金量16.3萬噸,其中,首飾用金8.3萬噸,官方儲備2.87萬噸,個人投資2.73萬噸,其他用金1.97萬噸;而已經確認的地下存金量為2.6萬噸,只夠未來10年的開采量。
黃金ETF走紅
當黃金變得奇貨可居,其金融衍生品——黃金ETF也隨之走俏。黃金ETF是在黃金交易所交易的黃金基金,包涵很多上市品種,最主要的品種是SPDR黃金ETF,2004年11月18日起在紐約證交所買賣。
“這個產品的主要功能就是給投資者提供一個更有效、更低手續費進入黃金市場的手段。”陶圣杰坦言,在黃金ETF面世之初,不少投資者擔心,這是另一個“麥道夫騙局”,“事實證明,這款產品是安全可靠的”。
記者了解到,投資者購買了黃金ETF后,將得到一個指定的賬戶,其對應的是在英國匯豐金庫中寄存的可交收金塊(400盎司)。此外,黃金ETF股份的目標是追蹤黃金現貨價格(扣除信托費用)。
數據顯示,SPDR黃金ETF發行3天后,資產總值上升至10億美元,截至2009年11月17日,資產總值已經超過400億美元,僅次于標準普爾指數(700億美元),位居紐約證券交易所資產總值第二位。
另悉,2009年,有近40%的機構投資者選擇購買黃金ETF產品作為長期投資。對此,陶圣杰分析稱,從長期來看,投資黃金ETF可作為資產保值的工具,同時分散投資風險;從短期看,投資者可以用該產品對沖“美元持續走弱、通脹壓力增強”的形勢。
中國尚待時日
“短期內,在中國發行黃金ETF產品的可能性不大。”在私下聊天時,陶圣杰透露,盡管黃金ETF產品設計簡單、概念清楚,但具體執行起來,會遇到各地交易市場規章制度的限制。以中國資本[5.40 0.00%]市場為例,分業監管的格局并不適合發行黃金ETF。此外,陶圣杰指出,政府對黃金進出口的限制、欠發達銀行間OTC市場,都阻礙了黃金ETF在中國市場的推廣。
而鄭良豪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實物黃金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在全球銷量萎縮的情況下,中國仍保持了8%的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中國已經超過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實物黃金消費國。
“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他們可以通過實物黃金銷售等途徑投資黃金,那么,是否引入黃金ETF就沒有那么重要了。”鄭良豪預測,在沒有負面信息影響的情況下,2010年,黃金市場的需求量將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