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近日一直高位運行,上周千足金首飾價格曾高達307元/克,這讓不少黃金投資者考慮將手頭的金飾變現。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金價雖然漲得挺猛,但變現卻并不容易,金飾市場上基本是“只賣不買”,即使有珠寶加工點愿意收購舊黃金首飾,收購價也比市場價低很多,投資者很難享受金價上漲帶來的資產升值。
調查:金飾變現價格較低
鄭州市民張女士最近買了一套新房,資金有些緊張,眼看黃金價格一路狂漲,她想起自己幾年前買的金項鏈、金戒指,樣式已經過時,就想將其變現。“2001年,黃金首飾一克只有70多元,現在價格翻了幾番,不如賣了以解燃眉之急,將來有錢了再買。”張女士說她跑了一天,卻發現金飾市場都是“只賣不買”,小加工點給的收購價非常低,最終也沒有成功變現。
昨日,記者走訪了鄭州市多家黃金飾品專柜,均得到“不回購黃金首飾”的回答。周大福專柜的營業員稱,他們不變現,但可以提供本品牌的舊飾品換新飾品的服務,條件是新飾品必須是舊飾品的1.25倍重,多出的部門按現價補差價。
老鳳祥專柜同樣不回購變現,但能以舊換新:該品牌千足金首飾每克收取12元的折舊費,且只調大不調小。
不過,也有個別珠寶加工點提供收購舊黃金首飾的業務,但收購價比市場上的金價低了許多。鄭州百貨大樓一珠寶加工點的工作人員表示,黃金首飾的回收價為每克210元~215元,“回收的黃金主要是起修補作用,量大了,我們也消化不了。”另外兩家珠寶加工點平均回收價為每克200元左右,但按照市場實時金價每克300元計算,收益大幅縮水。
在一些典當行,給出的金飾回收價格更低,每克僅為120元~150元。
專家:投資最好選金條
根據198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施行細則》,金銀的收購統一由中國人民銀行辦理,個人出售金銀,也必須賣給中國人民銀行。但自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即全面放開黃金市場后,央行就漸漸退出了黃金收購領域,如今,只要擁有《經營黃金制品核準登記證》的商家,都可以向私人收購黃金。
實際上,在央行停止黃金收購之前,四大銀行的黃金收購業務就已獲批,但由于增值稅等問題,各大銀行遲遲沒有開辦此類業務。因此,金店和典當行就成為黃金收購的主要渠道。“黃金制品在原料金的基礎價格上,需增加運費、手工費等,因此,售價比投資類金條價格要高。”河南黃金協會負責人介紹,造成回購不暢的直接原因是成本過高。我國規定涉及實物金交易需征收17%的增值稅,黃金零售又要征收5%的消費稅,而回購也要征稅,這樣商家在回收時就必須把這部分稅算進來,再根據金飾的成色扣除損耗,回收價格勢必被壓低。
交通銀行(9.17,0.00,0.00%)的金融理財師王新提醒投資者,在目前的客觀條件下,黃金、鉑金首飾都不具備投資功能,“如果是為了投資,最好還是到銀行購買金條或投資紙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