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與名牌商品有著不解之緣,近來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初,名牌隨著外國商品大潮涌入。只是那時人們還分不清好壞,把鱷魚、耐克、阿迪達斯甚至金利來當作超級名牌頂禮膜拜,而商家則以天價出售這些商品,狠狠賺上一筆。1980年代,燕莎商場一件鱷魚襯衣居然叫價一千元人民幣,而香港的同類產品才賣200元港幣。20年前的一千塊,其購買力之巨,如果用來買房子,相當于甚至超過現在的一萬。買行頭還真不如買磚頭。
郭晶晶在比賽中
后來人們終于發現,名牌也有大眾名牌與奢侈名牌之分。于是時尚的焦點就轉向了高端產品,比如路易·威登。路易·威登于1990年代進駐香港,2000年后進駐北京和上海,如今在大陸已有多家門店。那特有的LV交織字母的圖案也逐漸為人們所知。LV常以名人和運動員作廣告宣傳。我們熟悉的明星大小威、阿加西與格拉芙、庫娃與波娃,以及英國巨星貝克漢姆,均是LV的使用者和座上客。LV號稱是時尚與運動結合的典范。
如今,我國運動員也鐘情于LV。有報道說楊威在香港機場身背LV袋,肖欽曾到尖沙咀LV店掃貨,郭晶晶摯愛LV水桶包,而劉翔則渾身包裹LV新時裝。LV在中國頗有山雨欲來之勢。
不過LV令人眩暈的價格卻讓普通人望而卻步。這正是LV所刻意營造的效果。貴族精英、文化名流,與眾不同。因為與眾不同就能賣個好價錢,所以商家總是不遺余力地強調自己產品的特點。LV的策略是彰顯它的貴族血統:19世紀為法國皇室打造行李箱,20世紀為上流社會和探險家定做旅行袋,21世紀延續的古典風格又為大牌體育明星所認可并喜愛。LV不厭其煩地追本溯源,旨在讓人相信,一旦擁有了它,就沾上幾分貴族氣息。就像當年文革時,喝了毛主席送來的芒果烹煮的高湯,就等于和毛主席握過手,并掌握了毛澤東思想。
這樣說來,商品不是物,而是社會關系。馬克思說得比較抽象,但一針見血。消費者掏六萬塊買個LV小包包,五萬九千塊買了什么?原來是和法國貴族沾了點親戚,與貝克漢姆成了共同朋友。就像現在你想見省長,得先花一萬塊請客埋單。不過那邊廂資本家可是偷著樂翻了天。他以文化的名義榨取了超額利潤。但問題是,見省長說不定還對你兒子升學有好處,和八桿子打不著邊的法國貴族沾親帶故,到底圖個什么?
以此判斷,LV在中國流行還為時尚早。我國富一代務實者多,務虛者少;愛豪宅的多,懂歌劇的少;買真金白銀的多,玩風雅頌的少。總之表面上看這些人還有些粗俗。但不至于自命風雅被人賺了一筆還興高采烈。至于明星運動員追逐時尚,也無可厚非,因為他們購買名牌時也承擔了風險。在中國以至于整個亞洲地區,山寨版名牌魚目混珠,足以亂花迷人眼。這些山貨品質之高,做工之細,種類之盛,非專業人員無以鑒別。所以坊間經常傳出名人自暴用假名牌的笑談。如今判斷名牌與否,產品本身已不足為憑。這東西到底是真是假,最終還得看配戴者的姓名。這無疑讓商家光火。的確,郭晶晶的LV肯定是真的,她的財力犯不上買假。然而世事多變,如果哪天她心血來潮,換了個山寨版幽默你一把怎么辦?可見有人搗亂,名牌也非萬能。靠它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現在已非1980年代,有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