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武漢本土珠寶首飾品牌,遭到外來品牌“圍剿”,昨日,記者從湖北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獲悉,武漢本土珠寶首飾零售業發展最高峰時曾有70多家企業,現在只剩40多家。本土排名前三位的珠寶品牌,也只占到20%的市場份額。
外來品牌搶占市場
“上世紀90年代買珠寶,要起早床排隊。”市民朱女士回憶,當年她去武漢老牌金銀制品廠選購結婚首飾時,一大清早她就和老公去排隊,還要提前備好現金,因為營業員忙得沒空找零錢。
湖北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副院長楊明星介紹,上世紀90年代本土珠寶品牌處于爆發式發展期,以武漢金銀制品廠、省工藝美術廠為代表,一度出現搶購的火爆場景。
可隨著外來品牌進入武漢市場,如周大福、周生生等港資品牌,老鳳祥等上海品牌,百泰等深圳品牌入駐,不少本土企業紛紛倒閉破產。楊明星分析,一是香港珠寶產業開始轉移到廣東等沿海地區,對內地市場的沖擊很大;二是本地國營企業,受思想的禁錮與體制的束縛,沒有抓住機會轉型。
本地人才往南飛
與國有企業的下馬相反,武漢本地珠寶市場出現“三劍客”,武漢新世界、武漢金凰珠寶、湖北金蘭首飾先后在全省開設專柜和專賣店。
來自珠寶協會的統計顯示,“三劍客”與“周大福”等知名品牌相比,相去甚遠。周大福僅武漢地區的23個專柜,在2008年實現銷售5.2億元,幾乎占全市珠寶首飾零售總額的20%。
因為珠寶行業的龍頭企業在廣東,本土培養的珠寶專業人才,大多“孔雀東南飛”。在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目前留在武漢工作的只有十多人。
在這種夾擊下,武漢本地企業開始反擊。記者獲悉,湖北金蘭首飾在深圳開設鑲嵌分工廠,新世界珠寶、金凰珠寶等從深圳、香港挖來專業團隊。武漢新世界珠寶副總經理程學謙說,他們加大商場店中店和專賣店的開店力度,堅持兩條腿走路。
地大打造專業珠寶城
記者了解到,中國地質大學珠寶街即將華麗變身,成為集設計、加工、制作于一體的專業珠寶城。該珠寶街將兼顧批發和零售需求,賣場內分為設計區、制作區、成品區。
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副院長楊明星介紹,北京珠寶專業市場很成熟,占當地珠寶消費市場20%的份額,但在武漢僅占5%。與大型商場專柜和專賣店相比,專業市場不需要很奢華的店面裝修,成本比商場低,商品齊全。地大珠寶街發展潛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