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美國上市企業公布不俗業績,風險偏好提升了的投資者,將注意力由避險性的美元和美國國債轉向股市和大宗商品,也包括黃金(1061.50,2.90,0.27%)。國際現貨金價站穩在1050美元/盎司之上。
“市場正在密切關注企業的三季度業績,希望得到經濟走勢的指引。”日本一位大宗商品分析師指出,“但金價最重要的指引仍然來自弱勢美元。”黃金通常被投資者視作避險的工具。民族證券分析師也表示,國際黃金價格就是美元的“反光鏡”,“從近30年的歷史數據統計來看,美元與黃金保持著80%左右的負相關關系,兩者之間的走勢如同蹺蹺板,此消彼長。而這次黃金價格創出新高的動力主要源于美元指數的下跌,曾在金融危機中表現奪目的美元光芒消失殆盡,這給金價以一定支撐。”
據大通證券分析師趙彥輝介紹,黃金的需求共分為三種:工業需求、消費需求首飾等和投資需求,“在黃金價格的決定機制中,投資需求現在占主導地位,體現為黃金的貨幣屬性。”世界黃金協會不久前公布的報告顯示,第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為719.5噸降幅9%,為6年來的最低點,同時,第二季度各國央行買進的黃金比賣出的多14噸,是2000年以來首個凈買入的季度。
不過專家也指出,投資需求無法單獨帶來黃金長期牛市。“其他的上漲動力中,珠寶等消費需求在經濟惡化時會急劇下降,當經濟反彈時,則需要較長時間恢復。”前述日本的大宗商品分析師說道。
世界最大的黃金ETF———SPDRGoldTrust10月20日表示,其黃金持倉量從10月7日以來保持不變,仍為1109.314噸。
趙彥輝表示,除了避險功能以外,通脹和國際貨幣體系的重建也是其中長期看好金價的理由。“與上兩次危機非常相似,隨著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深化,為了應對這場危機所造成的金融體系的動蕩和經濟增速大幅下滑,發達經濟體紛紛大幅調低利率,主要經濟體利率水平已處在百年低位。”趙彥輝表示,“在低利率政策對拉動經濟復蘇作用不顯著的情況下,美國、日本、英國等央行開始實施數量型的寬松貨幣政策,通脹的‘種子’已經埋下,各國央行雖然要考慮‘退出’策略,但‘全身而退’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此外,在趙彥輝看來,“世界貨幣體系不可能返回到金本位,但是從本輪金融危機的根源上看,現有世界貨幣體系存在先天不足。雖然哪種世界貨幣體系更符合全球利益尚無定論,但重新建立應是一種歷史要求。不論是現有體系不足,還是重建世界貨幣體系,黃金的價值必然要得到體現。”趙彥輝分析,至少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內,亞洲各國央行可能進行的黃金儲備是影響金價走勢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民族證券分析師表示,短期來看,美元的疲軟現象恐怕難以得到遏制,黃金價格將繼續維持高位震蕩的態勢;長期來看,黃金的牛市基礎并未動搖,中國、俄羅斯等國央行增持黃金儲備,將給黃金行業基本面帶來強勁支撐,預計未來金價有望向上突破,并在900-1350美元/盎司的區間作寬幅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