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劇《吉賽爾》成為扎哈洛娃舞蹈生涯中的首次重要成功演出,公眾和評論界對這次演出的關注使她獲得了莫斯科大劇院的演出邀請。這個年輕芭蕾舞演員的浪漫天賦隨即在莫斯科大劇院上演的《Chopiniana》中脫穎而出,她更成功的在巴蘭欽的作品《阿波羅》(Apollo)、《小夜曲》(Serenade)、《柴可夫斯基雙人舞》(the Tchaikovsky pas de deux), 《Le Palais de cristal》、以及《Jewels》等芭蕾舞劇中進行獨舞表演。扎哈洛娃還出演了Petipa的主要芭蕾舞劇《天鵝湖》、《睡美人》和《舞姬》,她在Neumeie的《今與往》中的獨舞部分亦令人難忘。此時的扎哈洛娃已然成為一個可以駕馭各種風格的超現代芭蕾舞者。除了將大部分時間用于馬林斯基大劇院(Mariinsky Theatre)的演出之外,扎哈洛娃還在巴黎、慕尼黑、紐約、布宜諾斯艾利斯、東京以及倫敦等城市進行個人演出。2001年,年僅22歲的扎哈洛娃在巴黎歌劇院出演《舞姬》,成為13年來第一位在法國制作的芭蕾舞劇中演出的俄羅斯芭蕾舞演員。
扎哈洛娃于2003/2004季加盟莫斯科大劇院歌舞團,Lyudmila Semenyaka成為其永久輔導老師。扎哈洛娃加盟莫斯科大劇院后的首場演出——Pierre Lacotte的《法老王之女》(La Fille du Pharaon)后被錄制成DVD。 在莫斯科大劇院工作的6年中,她跳遍了Yuri Grigorovich所有的古典劇目,加上在馬林斯基大劇院的演出,以及在巴黎歌劇院、米蘭斯卡拉大劇院、漢堡國家歌劇院、東京新國家歌劇院等表演的《天鵝湖》、《睡美人》和《舞姬》等,扎哈洛娃已然成為弘揚古典芭蕾舞藝術的國際使者。
扎哈洛娃被認為是純粹俄羅斯學派芭蕾的代表,她在米蘭結識了法國著名編舞家Roland Petit,后者為她度身定制了芭蕾舞劇《Pink Floyd》。
扎哈洛娃的藝術成就獲得眾多認可與嘉獎,其中包括:Vaganova-Prix competition、BalticaBrewery的“Our Hope prize”(1997) 、圣彼得堡市的“People of Our City” (2001) 、Golden Mask National theatre的最佳女芭蕾舞演員獎(1999及2000)、俄聯邦Merited Artist(2005)、國際舞蹈家協會“Benois de la Danse”獎(2005),以及俄羅斯國家“the talented evocation of stage charact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n ballet great traditions”獎(200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