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信“大師”職稱 買“真人真品永遠不會虧錢”
很多人一拿起紫砂壺,第一個動作就是翻轉過來看壺底刻章,也正是看中名家所作的表現。但在周小平看來,看紫砂壺首先看印章實則為極大的誤區。
“刻個章最多半小時,關鍵是先看泥料、器形、再考慮是誰做的。”周小平說。在他看來,選購紫砂壺其實沒必要太在意工藝師的職稱,有些民間藝人沒有參加什么職稱考試,沒有相關認證,但是作品卻非常出彩。“即使同為工藝師,有的人一把賣500元,有的人則一把賣5000元,這和個人營銷能力有關,關鍵還是消費者自己衡量。”他透露在紫砂壺界甚至不排除大師請人代工的現象。
很多人看到紫砂高企的價格,以為隨著宜興一帶泥料越來越少,泥料本身就會很貴。作為資深的紫砂專家,周小平曾多次赴宜興實地考察,他介紹說其實最高檔的泥料一斤也不超過200元,普遍的是幾十塊到幾百塊一斤。一塊泥料一般三四十斤,大壺可以做15把左右,小品則可以做30多把,如果單單泥料價格,平均不到100元就可以做一把壺。所以,面對“天價神話”尚需消費者自身清醒的判斷。
那究竟如何判定紫砂壺的優劣呢?關鍵還是看作品。“一定要買真人真品”,周小平強調。所謂真人真品,就是指紫砂壺真的是由底部印章所標注的人名本人創作而來。為了好賣,不少壺都在底部假冒刻有某些大師的名字,這些仿品即便工藝再好,在周小平眼中價值也大大縮水。“比如上世紀80年代買的只有三五百元的紫砂壺,如果是真人真品,今年有可能已經六七千元,但是如果打的是別人的名字,是仿品,那到今天則只值泥料錢。"周小平表示,“真人真品永遠不會虧。”
新手別買地攤貨:“漏是給專家撿的”
此外,周小平提醒初學者最好從新壺入手,因為很多地攤上的“老壺”都并非紫砂所造,而是陶土所制,再涂上皮鞋油做出古舊的效果。而且據他觀察,地攤貨其實99%都是仿品,而那1%的漏又是給專家撿的。所以,“對紫砂沒有一定認識,不要碰地攤貨,小心被人家撿了你的漏。”周小平說。
而且,如果沒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的修養,也很難玩轉紫砂壺圈。“比如有些所謂‘老壺’的器形是上世紀90年代才出現的,如果不了解,就容易被騙。再比如大紅袍這種泥料,‘文革’期間就沒了,如今市面上卻很多所謂大紅袍泥料的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