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藏品升值空間大
紅色藏品不僅僅是國家發展的見證,還是個人生活各個階段的見證,正因為如此,紅色藏品在歷史意義與懷舊情感中身價倍增。據筆者統計,紅色藏品現今“身價”讓人咋舌:
1977年陳逸飛為陳沖等主演的《青春》所創作的電影海報,當時每張售價0.22元,現在售價達5000元/張;八個樣板戲的英雄人物形象對開宣傳畫,當時售價0.11元/張,現在售價達上千元。
電影版本的革命題材連環畫,如《閃閃的紅星》、《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紅日》等,當時售價0.2元/本,如今都要數十元一本。而且愈歷史久遠愈珍貴,60年代的老版本比起70年代末的再版本,市價高約5到倍。
1971年出版的樣板戲唱片《沙家浜》、《紅色娘子軍》、《智取威虎山》等,當時售價1元/張,塑料薄膜的只有0.33元/張,如今每張要30到50元。上世紀70年代末發行的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巨人之聲》錄音帶,當時售價每盒5元,如今市場價是500元。國慶10周年、20周年紀錄片電影膠片,2006年市場價是1000元,如今已經漲到1萬元。
在眾多紅色藏品中,記載新中國成立以來重大歷史事件的老報紙堪稱“洛陽紙貴”。1974年元旦《人民日報》首次套紅,這張報紙市價1000元;1968年刊登毛主席最新語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那張《解放日報》、1958年10月29日刊登志愿軍凱旋歸國的《人民日報》,市價都升到500元,而當時每張報紙售價0.04元;1966年毛主席接見50萬紅衛兵和革命師生的報紙市價1000元。
而記載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報紙已經達到一紙難求的地步。據專家介紹,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報》,市場價1萬元一份,同日的《解放日報》、《光明日報》等也達到8000元/份。不少收藏家甚至愿意出數萬元,以求集全60年來的國慶那天的報紙。
相比10年、20年前,紅色藏品價格上升幅度大部分超過10倍,有的已經超過百倍、千倍。其中紙質品上升幅度尤其令人矚目,以宣傳畫、連環畫為代表。
即使是最新出版的紅色經典作品,也借助這股紅色收藏熱而被市場追捧。不久前的書展上,一些出版社將《祖國萬歲》、《毛主席萬歲》等宣傳畫限量再版,每張售價50元,被一搶而空。
最新出版的革命題材和革命人物的連環畫售價也為老版本連環畫的升值拓展了空間。如《雞毛信》、《狼牙山五壯士》、《白求恩》、《雷鋒》、《張思德》等連環畫,創新設計出線裝本、套裝本,成為饋贈親友的禮品,身價不菲。如《列寧在1918》、《列寧在10月》等線裝本連環畫,每本售價高達100元。
在眾多的毛主席像章中,由于品相、工藝、年代、存世量和圖案大小的不同,像章收藏價格也會出現相應變化。1967至1969年出品的像章,5厘米左右的在5到6元左右,5厘米以上的價格要高一些,15厘米以上的在30元至100元之間,再大的則價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