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雞血石石雕閣樓山子
相比古玩,當代工藝品無疑收藏要方便得多,不可否認,由于時間的原因,現玩似乎離我們最近,有的甚至就在我們身邊。正因如此,當代工藝品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從歷史的長河中,當代工藝品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變成古玩。工藝美術界的大師和專家們斷言:“一個新的工藝美術的鼎盛時期即將來臨。”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尤其是民間收藏和藝術品市場的不斷升溫,沉寂已久的工藝美術行業早已萌發出新的生命力。“無論從工藝手段、題材選擇、精細程度等方面,當代工藝美術品都突破了前人。”以當代玉石雕刻為例,有專家認為“中國玉石雕刻正步入一個藝術的高峰期”,原料玉質日臻完美,工藝更加精湛,玉雕大家輩出,“中國當代玉雕藝術品不僅正在成為收藏品,更是在成為一種新的投資”。
值得慶幸的是,2007年翰海秋季拍賣會上,當代工藝美術品專場首次與歷代古玩同臺競拍,捧場的藏家們則為95件作品砸下了5100多萬元。其中在“日精月華——國石藝術”專場上,國家級雕刻大師牛克思所制《昌化雞血石雕樓閣山子》最為引人注目,該件作品預展時就因其瑰麗的色彩、上好、珍稀的材質、精湛的工藝被廣為關注和看好。拍賣當天,該件拍品以700萬元高價起價,得到回應后,旋即以10萬一手的階梯迅速攀升,轉瞬間,已抬升到900萬,以1344萬元成交,創造中國當代工藝品競買交易市場的最高紀錄。當代制琴工藝大師王鵬歷時兩年多完成的蕉葉琴以11.2萬元成交;由蘇州刺繡研究所已故國家級工藝大師徐紹青設計,5位高級工藝師歷時一年多共同完成的緙絲作品《牡丹通景屏》獲得藏家的追捧,以112萬元成交。相比之下,雖然616萬元的成交額并不高,北京博觀2007年秋季翡翠白玉精品拍賣會更是一次當代玉石雕刻界名家名品的大型展示會,數件曾獲得中國玉石雕刻最高獎之稱的“天工獎”的獲獎作品令人大開眼界。從各地市場上看,景泰藍、紫砂、織繡、竹雕、木雕等當代工藝美術品也頻頻看漲,其中,最明顯的上漲就是翠、玉等名貴石材,有人將這種現象戲稱為藏界上演的一出“瘋狂的石頭”。近10年間,翡翠的價格平均上漲了幾倍,部分珍品上漲幾十倍。高端的玉器產品也越來越貴,市場出現買高不買低,買漲不買落的現象——價格越高,越有人買;價格越漲,越有人搶。壽山石、昌化石、巴林石等等印章石也紛紛成為市場寵兒。與此同時,工藝美術大師們的訂單應接不暇。一些名望高、年紀大的大師級人物所接到的訂單之多,在其有生之年恐怕都難以完成。而在拍賣市場上,已經有了當代的紫砂器、瓷器、玉雕、硯雕、漆器、緙絲、古琴、紫檀家具的身影。對廣大收藏者和投資者來說,應多關注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目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我國授予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工作者的最高榮譽稱號,自1979年組織評審以來,共進行了5屆,2006年共有161人獲得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至此,評出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共有365位。
由于工藝美術大師代表當今最高的成就,收藏和投資這類作品是很有價值的,比如景德鎮名家瓷板就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筆者有一位好友眼光相當好,“文革”后就在各地尋覓“文革”時期名家繪制的瓷板,有王隆夫畫、朱先喜設色、畢淵明題跋的《勞動歸來》,章文超的《毛澤東、朱德在機場迎接周恩來》,張松茂的《黃山》、《農家樂》、《奔赴農業生產第一線》,王云泉的《廬山老母峰》,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教師合作的《語重心長》,章文超的《毛主席去安源》,張松茂的《井岡山主峰》,吳康的《毛主席和鄧小平》,景德鎮藝術瓷廠制的《毛主席、朱德會師》、《毛主席像》、《毛主席長征詩》、《毛澤東詩詞》、《白毛女》、《工農兵像》、《毛澤東像》等瓷板,其數量之多、品相之好、內容之豐富、繪制之精湛、題材之獨特都是十分罕見的。如果將這些瓷板組成一個長廊,簡直就是一部中國革命走過的光輝歷史。另外,這些瓷板的作者集中了中國當今一流的工藝美術大師、科技人員和能工巧匠,他們個個是高手、個個有絕技。他們中有的是景德鎮的老藝人,有的是學院派畫家。前幾年,有瓷板曾在拍賣會上拍出了幾十萬元,價格相當理想。筆者以為,當代工藝品有很多優勢,比如贗品很少,價位很低,收集方便,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當代工藝品肯定會成為未來的古玩,因此,收藏和把玩這些物品是很有意義的。